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陈奂生上城》学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现代小说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传统手法。
  2.通过分析小说对陈奂生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复杂内心世界
  3.通过对小说人物的鉴赏,领悟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点: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一] :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善于动手,勤于劳动,特别务实。他们老实得受了损失不知道查究,单纯的受到欺骗全无觉察,他们甘于付出高额的代价换取极低的生活条件,他们能够忍受超人的苦难去争得极少的欢乐,他们活着,始终抱定两个信念:一是相信自己的劳动,一是相信共产党,这就是农民,但是这样一个可爱的群体,长期以来一直生活在贫困劳苦之中,党的农村政策使农民渐渐地富裕起来,新时期的农民在物质生活改善之后精神状态又怎样呢?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典型代表陈奂生来看一下。
[导入二]:
我们曾熟识鲁迅小说《故乡》中成年闰土的形象,他是在封建制度和生活的重压下变成憨实而木讷、拘谨而自卑的旧时代的农民形象。今天,新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民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生活的主人。作家高晓声以他的系列小说为我们展示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的生活画卷。《陈奂生上城》是“陈奂生系列小说”的第二篇,第一篇是《“漏斗户”主》,后面三篇是《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和《陈奂生出国》。五篇的主人公都是陈奂生。有人评论说“他(指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已经成了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陈奂生的遭遇、命运,发生在他身上的悲剧与喜剧,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中国农民的艰辛与转机、灾难与希望”。
今天,我们就通过《陈奂生上城》来感受一下当时的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生活和追求
[导入三]:
同学们,前一课我们学习领悟了法国作家莫泊桑的《项链》中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段和方法,今天我们来看看我国的现代作家,他们又是怎样来描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呢?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
  高晓声(1928~ ),江苏省武进县人。1950年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收田财》。1957年,高晓声因和江苏文坛崭露头角的青年作者,提出“干预生活,探求人生”的口号,发表了体现“探求者”文学主张的小说《不幸》,不久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原籍农村劳动。1979年,重新回到了文学队伍。长期艰苦的农村生活成了他创作的丰富源泉。1979年一年内,他就发表了《李顺大造屋》《“漏斗户”主》等十一篇小说,其中《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分别获得1979、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高晓声擅长描写农村生活,善于从普通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揭示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问题,探索我国农民坎坷曲折的命运与心路历程的变化,文笔简练幽默,格调寓庄于谐。
三、字词识记:
 
  1.给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C )
 
  A 麦垅(long) 嘣脆(peng) 簇新(zu) 喷嚏(fenti)
 
  B 囤里(tun) 莳秧(shi) 尴尬(jianjia) 三爿店(ban)
 
  C 打烊(yang) 瘪包(bie) 惬意(qie) 懊恼(ao)
 
  D 服帖(tie) 肩胛(xia) 忐忑(tante) 砧板(zhan)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