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390字。

  《声声慢》导学稿
  高一语文组  刘志红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知人论世,解读李清照之“愁”。
  2、品读语言,探究相关意象的内涵。
  3、背诵全词。
  学习重点:
  品读语言,探究相关意象的内涵。
  学习难点:
  解读李清照“愁”的内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知识链接】
  (一)时间                          李清照大事记:
  1103-1126年: 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
  了这一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      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      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      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终年49岁,李清
  照时年46岁。
  1130年:      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      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    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
  刑两年。
  1134年:      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5年: 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
  葬于何处。
  由亡国到丧失亲人,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人生的苦难恣意吞噬着李清照的人生。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孤孓柔弱的女子晚年是何等凄凉。了解了这些史实后,李清照的愁应该可以理解了。
  (二)本词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通词义,初步把握词人的感情。)
  本词的词眼是什么?词中还有哪些词语直接表达了这种感情?
  二、再读品味,分析意象
  1、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请问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
  2、请同学们选择一两个自己喜欢的意象,并联系相关诗句,说说这些意象的内涵。
  三、三读体味,深入探究
  1、思考:词人为什么会有如此深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