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40字。
优化课堂问题,提高课堂质效——《咏怀古迹(其三)》教学案例
晋江市第一中学 高中语文组:黄 莉
【案例背景】
古代诗歌鉴赏属于高考考查的一个知识点,然而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会发现,学生在做这类题目时,答题得分率普遍很低,很多学生都存在畏难情绪,常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感。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信心百倍地去应对鉴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的传授了。
【教学设想】
《咏怀古迹(其三)》是一首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诗人的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诗歌的技巧手法。所以我将透过这首诗歌教授学生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掌握学诗、品诗的技巧,进而自觉运用此法,进行学习。
【教学实录】
导入:《昭君出塞》的故事
(学生课前搜索王昭君的资料,讲述《昭君出塞》故事)
师: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生:王昭君。
师:那么,此诗中点明诗人感情的是哪一个词语?也就是诗歌的诗眼是什么?
生:怨恨。
师:昭君为什么要怨恨?
生1:因为画工把她画丑了,让她见不到皇帝。
生2:她一个人孤零零地远嫁匈奴,永远都没办法回自己的家乡。
师:大家都回答地很好,那用诗中的话来回答就是……
生: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师:是的。昭君远嫁异邦,远葬他乡,只能月魂空归,这些都表现出了她对故乡思念的幽怨。而“画图省识春风面”也透露出昭君对画师无耻行为的怨恨之情。那么,你认为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生1:我觉得是,如果画师不把她画丑,她就有机会见到皇上,见到皇上身为四大美女之一的她就会被宠信,最终被册封为妃子。也用不着要远嫁匈奴那么远了。
生2:我觉得是王昭君自己哦(生笑),如果她肯塞些钱给画师,不得罪他,别人会把她画丑吗?反正当时很多人也这样做。
生3:昭君她就是不愿意这样做,她不是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