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340字。

南京三模《人生的纱线》作文讲评及优秀范文
  【试题解读】
  一、对提示语的解读
  提示语出自莎士比亚的话剧《终成眷属》,它反映莎氏对人生的一种感悟。
  第一句话:“人生就像是一匹用善与恶两种纱线交错织成的布。”把人生比作一匹布,这匹布是“用善与恶两种纱线交错织成的”。意思是说人生具有善和恶的两面性,惟其如此,才构成完整的人生。罗曼•罗兰说:“善和恶是同一钱币的正反两面。”我想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如何对待人生的善和恶呢?
  莎氏的第二句话说:“要不是有过失的鞭挞,我们要得意忘形了;要不是有善行的庇护,我们又要完全绝望了。”它由两个假设复句构成。前一个复句:“要不是有过失的鞭挞,我们要得意忘形了。”意思是没有过失(“恶”的一部分)的鞭挞,人就会得意忘形。换言之,鞭挞过失使人警醒。后一个复句:“要不是有善行的庇护,我们又要完全绝望了。”意思是没有善行(“善”的一部分)的庇护,人就会完全绝望。换言之,庇护善行让人有望。
  莎氏的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1、(对他人)人生善恶交错,“善”靠保护,“恶”需抨击。
  2、(对自己)人生善恶交错,“善”靠发扬,“恶”需戒除。
  二、对题目“人生的纱线”的理解
  文题“人生的纱线”由提示语引出,这是一个比喻型题目,由一个偏正短语组成。提示语中的“纱线”比喻“善”和“恶”,“人生的纱线”就是“人生的善和恶”。
  那么,如何理解这个题目呢?
  1、可以依据提示语谈如何看待人生的善与恶,此类作文虽保险,但容易扎堆。如没有新意,则为陈词滥调,难得高分。试想:它就是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题,且把它理解成材料作文的话,那几十万考生将在考场上同时演出一场善恶争斗的单调大戏。我想这不是命题人的意图。
  2、可以延伸提示语谈如何看待人生的其他方面,关键是对“纱线”的本体的界定。如人生的得与失、人生的聚与散、人生的成与败、人生的悲与喜、人生的进与退、人生的冷与热、人生的屈与伸、人生的取与舍、人生的动与静、人生的虚与实、甚至就是人生的酸甜苦辣等等。此类作文写得好,仅在选材上就可得高分。
  3、文章的重点是“人生”,“人生”是题眼,它界定了写作的范围,非“人生”的不可写;中心是“纱线”,可以写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也可以写多个方面。
  4、记叙文要通过人事的具体描写诠释对人生的感悟,要写出人生的变化。议论文要通过说理阐释人生的感悟。但不论那种文题,主题都必须积极健康,文体特征鲜明。
  【文章展示】
  1   6班   华明亮
  人的一生由无数根线交织而成,而善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根线。
  善不仅是善良,而且指一切好的东西。且不说让梨的孔融,砸缸的司马光,就让我们来说一说曾子,虽说曾子是一个草民,但他能够教育自己的孩子以诚信,这是人生的根本,如无诚信,何以立国、立家、立人?就拿三鹿来说吧,一个行业巨头,因为贪一时之小利,失去诚信之后,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药家鑫一案传入我们的耳朵时,我痛心疾首,为什么一个饱读诗书的大学生能够做出如此违背道德的事情,是时代,还是人为?我希望是他的个人问题,而不是整个社会。最美妈妈的奋力一接,最美女儿带母上学,这一件件事情都温暖了我的心窝,我们的国家还有希望,因为大多数人的心都是善良的,他们会用心中的善来筑成明天的希望。我希望未来人们的生活都是由善的纱线交织而成,这个世界也终将被善所萦绕。
  张悟本、李一的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伪科学,一个倡导科学发展的社会里,这些人的做法竟然得到人们的推崇,我们是否该反思,是否该去剖析一下我们迷信的一切:吃粽子就是高中,驱鬼符来镇宅院,巫师来看风水。迷信不是宗教,一个国家如果生活在迷信的世界里,国家何以兴旺发达,火箭何以升空,航母何以驶入远洋,水稻何以增产?
  国家进步只能依赖科学进步,科技进步才能确保国家强大。为此敬请那些迷信的人回头是岸,走上科学的道路,才能真正进入幸福的殿堂。
  2  9班   漆冲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过失使人保持清醒,善行让人感受温暖。诚然,人生充满对错,交织出不一样的质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