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小题,约9220字。

  2012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模拟练习
  语    文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译者对外文驾轻就熟,这是从事翻译工作最起码的一项资质。这项资质看似明了,其实大家对其有莫大误解。有人以为现在大学生都学外文,尤其是外语系的毕业生拥有专业文凭,翻译起来肯定不成问题——其实大不然。要知道,我们所说的翻译是笔译,它与讲外语和口译不是一回事,差异相当大。因为口语表达往往句式单纯,通畅易懂,而且可以回避一些难点。笔译不同,面对的是错综复杂的句型,还有难解的文字。特别是有些原著,概念抽象,内容艰深,作者又善于笔走龙蛇,或喜好舞文弄墨,这种文字更是不好对付。译者没有高超的外文水准,没有多年的翻译经验,是无法啃动这样的硬骨头的。
  无论是术语、概念的定名,还是句子的组织和译文的表达,都要用准确、晓畅、优美的中文传达给读者。即使译者外文不错,如果没有深厚的中文功底,难免译名不确,语句不顺,意思不明,更无法使读者在了解作者原意和思想的同时,得到美的愉悦和享受。比如,《Symposium》是柏拉图论述爱情与美的著作。symposium足古希腊宴会后的演讲、交际酒会,是一种具有庆祝意味的礼节和仪式。译者将《Symposium》翻译为《会饮篇》,其灵感显然来自古人的名句:“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没有足够的古典文学知识,怎能选择如此富有诗意的译名?即使是简单的译名“幽浮”(UFO),译者没有一定的中文修养,岂能译得如此谐音又传神?至于堪称美文的译文,多半是译者中文功力酣畅淋漓的挥洒。
  译者还要具备专业知识。这一点十分重要,但是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对于一般常识性的原著,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大体就可以应对。但是,要翻译学科性强的原著,没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则是万万不行的。否则,一不留神就闹出把“科学共同体”(scientific community)译成“科学社区”的外行话,把“能”(energy)译为“精力”的大笑话。尤其是一些比较艰深的科学和哲学原著,译者若对原著涉及的学科内容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是很难把握原文的意思的。
  对翻译对象做相关研究,绝非可有可无,但往往被人忽视,尤其是对于经典名著的翻译,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是:从事过相关研究,对作者及其思想了如指掌。试想,没有研究黑格尔,你能够翻译《小逻辑》?没有研究康德,你能够翻译《纯粹理性批判》?没有研究马赫、彭加勒、爱因斯坦,你能够翻译他们的科学哲学论著?毫无疑问,你绝对欠缺资质,难以胜任。经典名著是卓越思想家独特的心灵创造,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人类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的路标。你对作者及其作品以及相关背景未深入研究,就无法把握作者的思想底蕴,触摸作者的敏感心灵,熟稔作者的行文风格,以致很难把原著翻译精确,更谈不上传达作者非凡的精神气质和独到的品味、风格——而这一点恰恰是译者应该尽力做到的。
  (摘编自李醒民《译者的资质》)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外语系的毕业生,都有一定的外文水平,从事外文翻译工作应该不成问题,这是对译者资质的误解。
  B.讲外语和口译的时候,可以回避一些自己理解不了的难点,但笔译的时候,那些错综复杂的句型和难解的文字,译者是不能回避的。
  C.有些外文著作概念抽象,内容艰深,一些作者还有自己特殊的写作习惯,这些都给译者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D.有一定的中文功底,就可以使译文准确表达作者的原意和思想;外文水平高,就可以使译文显得传神而又有诗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乐蔼,字蔚远,南阳清阳人。其舅雍州刺史宗悫,尝陈器物,试诸甥侄。蔼时尚幼,而所取惟书,悫由此奇之。又取史传各一卷授蔼等,使读毕,言所记。蔼略读具举,悫益善之。宋建平王景素为荆州刺史,辟为主簿。迁龙阳相。以父忧去职,吏民诣州请之,葬讫起焉。时齐豫章王嶷为武陵太守,雅善蔼为政,及嶷为荆州刺史,以蔼为骠骑行参军,参知州事。嶷尝问蔼山川险易,蔼随问立对,若按图牒,嶷益重焉。州人嫉之,或谮蔼廨门如市,嶷遣觇之,方见蔼闭阁读书。嶷还都,以蔼为太尉刑狱参军。永明八年,荆州刺史巴东王子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