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90个字。
《芦花荡》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二语文下册《芦花荡》,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进行交流:
一、教材分析:
我所说的这篇文章是一篇小说,它通过塑造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当时特定历史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勇气与威力、信心与信念,揭示战争给受害国人民带来无尽的伤痛以及侵略者被勇敢的反抗者给予个人英雄主义式的抗击。过程看似残酷,反映的却是一个不屈民族的抗争之魂,永不示弱的民族之气,体现了“以其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勇武精神。作者借用这样一个及不惹人注意却很有个性的小人物,设置了一个简单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表现了一个在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背景里涌现出来的中华民族抗战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的主题。
二、学情分析:
从现有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上看,对小说的阅读已有一定的感性认知和具备初浅的理性分析能力,这是教师引导学生寻味小说中人物生活、思考、憎爱和追求的依据与出发点。虽然班级学生语文素质良莠不齐,一部分学生底子薄,基础差,但本文文字浅显,通俗易懂,情节引人入胜,再加上有一部分学生对抗日战争题材的故事已相当熟悉或怀有深切的情感,所以课堂上应通过激趣促使学生保持浓厚的注意力。
三、.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的主要情节,理解带有传奇色彩的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2、学习本文景随情移、情景交融的描写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学习用描写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五、教学法:
合作探究学习法:
本文是一篇必修课文,学生通过摘要性的预习可基本把握人物概貌与故事情节,但“老头子”的核心性格“过于自信和自尊”的传奇色彩是他功与过产生的渊源,值得我们仔细咀嚼品味与探究,所以我采用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发现进行交流、比较、补充,激发并牵引底子薄、基础差的学生,从而“达到一同参与共享进步”的目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展示背景图片,理清故事梗概。
课件播放背景音乐《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及芦花荡的图片,教师作适当的解说,结合小说三要素让学生感知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和时代背景,感知作者在作品中借助形象倾注的情感(哪儿是对大菱二菱的爱,哪儿是对敌人的恨)并口述故事情节。
导语是这样说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国歌是在狼烟四起的抗日战场上诞生的,在和敌人血战的艰苦岁月里,有许多人在浴血奋战,其中,有这样一位老英雄,他用自己的机智和勇敢,诠释了个人和民族的尊严。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芦花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