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有教学案,约2430个字。
《孙权劝学》简案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及句子。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1。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2。懂得劝说的艺术。
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艺术的劝说和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一, 情景导入。
列举各个名人对孙权的评价,引出本文的课题。(目的:让学生对孙权有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
说说你所了解的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二, 一次竞赛------答(预习展示)
1,读----------请一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二读课文,去掉标点,读准停顿
-----------三读课文,角色演绎,读出语气
2,译----------集中预习过程中提出的难译的字词
-----------集中学生预习过程中提出的难译的句子
(目的:根据预习情况来设计有效的生生答疑,做到三讲三不讲,真正解决本班孩子的疑难)
3,析----------根据课文的重难点词句,教师设计题型,让学生对全文进行筛选。
(目的:解决难点的同时教师有必要告诉学生一些重点,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克服了枯燥的句句翻译,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三, 两层内容-----说(整体把握)
1、用朗读来表现课文的两个层次
2、从不同角度对内容加以概括新课标第一网
(目的: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层次和文章的内容)
四, 三个人物- -------品(关键点拨)
文章塑造了三个人物,寥寥数语的语言描写却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你能从文章的语言上捕捉到哪些人物的神态,语气,心态,性格特征?
• 从文中的一个字(词)读出了。
• 从文中的一句话中读出了。
(目的:通过对句子的品味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对句子赏析考点的潜移默化的落实。)
五, 四个问题------悟(质疑探究)
集中学生预习过程中提到最多的四个问题,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小组的成果。
(目的:通过这四个问题的探究,再次对文章内容的拓展深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