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册综合测试题(3)
一、(18分)
1. 下列词语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狭隘(yi) 惫(bèi)懒 炮(páo)烙 黑黝黝(yǒu)
B、俨(yán)然 吮(shǔn)血 濒(pin)临 不更(gēng)事
C、杜甫(fu) 模(mú)样 蹩(bié)进 战战兢兢(jīng)
D、粗犷(kuang) 搭讪(shàn ) 竦(song)然 絮絮聒聒(guō)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 )
A、悲悯 服帖 放诞无礼 顾盼神飞
B、板滞 怂勇 莫明其妙 面面相觑
C、纨袴 寒喧 殉私枉法 兴高采烈
D、影壁 诡秘 好高鹜远 自惭行秽
3、下列句子横线上恰当的一组是( )
(1)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 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2)把剩下来的油绳本钱,买了一顶帽子,立即戴在头上, 而去。
(3)忽然见华大妈坐在地上看他,便有些踌躇,惨白的脸上,现出些 的颜色。
(4)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 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A 变化 飘逝 惭愧 忧郁
B 变幻 飘然 羞愧 忧郁
C 变幻 飘然 惭愧 悲哀
D 变化 飘逝 羞愧 悲哀
4、下列各句加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她心目中,爱情便是整个的世界,可是查理不在眼前。她对老父的照顾服侍,可以说是无所不至。
B、自由市场开放了,他又不投机倒把,卖一点农副产品,冠冕堂皇。
C、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熙熙攘攘的,大家看成了个什么样子?
D、第二天,他老是心不在焉地搓手,打哆嗦;从他的脸色分明看得出来他病了。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往日同游的朋友,即使已经云散,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虽然只有我一个。
B、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感到很厌烦。
C、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整个中学被辖制了足足十五年。
D、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6.、给下边一段文字的末尾选择一个合适的句子
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有时,
寂寞具有快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取得非凡成就的人,__________。
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B.往往是固然最有才能,但首先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
C.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D.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
二、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在我们看来,小说总得有比较细致的艺术描写,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但在唐以前,神话、寓言不用说了,即便是历史散文,也往往只有人物性格的一刹那的闪光,只有故事情节的某些片断富有文学意味,因而只能说是孕育着小说的因素,不能把它们径直地称为小说。同样,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除了极少数有稍许细致的艺术描写之外,大都是简单粗略的“残丛小语”。即便其人物性格有一刹那的闪光,即便其故事情节的某些片断富有文艺性,也只能算小说的雏形或嚆矢,也很难径直地称为小说。我们顶多可以把其中极少数故事称为“小说”,顶多只能说魏晋南北朝出现有极少数“粗陈梗概”的小说,不能把这些故事全都叫做“小说”。正如我们不能把神话、寓言、历史散文与小说混为一谈一样,我们也不能把“故事”和“小说”混为一谈。笼统地把那些志人、志怪作品称为“故事”是可以的,笼统地把那些志人、志怪故事称为“小说”恐怕是不大确当的。
严格说来,中国小说的正式形成是在唐代。唐以前只能算小说的萌芽阶段。唐代的传奇才是名副其实的小说。在故事情节上,它由过去那样的随笔、杂记式的记录或简短零星的“残丛小语”,变成了篇幅较长的细致描绘、委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相当完整的艺术结构。在人物刻画上,它由过去那样的不注意人物性格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