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70个字。
《安塞腰鼓》案例
一、在教学本课中,有这样几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屏幕,这幅图片大家感觉到的是什么?(播放黄土高原的图片)
生:荒凉,贫瘠。
师:再来看看听听这个短片。(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的短片)
师:看到听到这样的场面,大家又是怎样的感受呢?
生:热烈的场面,宏伟的气势。
师:再看看表演者的脸部表情!
生:面带微笑,一派幸福满足的表情!
师:很好!同学们,大家想想看,在这样一块贫瘠的土地上,生活条件必定艰苦,生活必定艰难,然而黄土地上的老百姓有没有自卑,有没有唉声叹气?
生:没有!
师:对,没有,从他们表演的气势上我们感受到的是自信,是斗志,是积极向上的动力!
评析:奔放、动感的画面,热烈、铿锵的音乐,让学生直观、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一下子就渲染烘托出激昂的课堂氛围,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借助朗读,熟悉课文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安塞腰鼓表演的短片,那么作者刘成章在课文中用哪些语句来表现安塞腰鼓的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一下,然后选取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待会朗读给同学们听!(学生讨论,自由朗读)
评析:讨论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各抒己见,发挥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二期课改精神。读是与文本接触的开始,通过朗读,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基调就有直接、真切的感知,能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学生各抒已见,既可训练自已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营造了自主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朗读,这样处理,学生就会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更加有兴趣。
生:我喜欢这些句子:“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师:恩,读得真好!骤雨一样,旋风一样,乱蛙一样,火花一样,斗虎一样,这些都是描写安塞腰鼓一捶起来后,气势得恢宏,那么感受得到的是什么?
生:激动!热烈!
师:对,再来,读出这种激动,热烈!
生:(齐读)
生:我喜欢的句子是:“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师:好的!隆隆,隆隆,隆隆的声音敲打着鼓面,同样也敲击在你的心坎上,大家感受到的鼓声的力度,是一种情感的碰撞。强烈的鼓点感染者在场的每一位观众,也感染者我们每一位读者!朗读的时候,那种恢弘的气势,大开大合的场面我们应该表现出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