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13《曹刿论战》创新设计
【创新设计】
 一 训练重点
 1.了解词的古今义差异。
 2.背诵这篇课文。
二 创新视点
无提问式教学设计。
三 教学蓝图
1、.正读2.点读3.译读4.品读5.理读6.背读
四 教学主要过程
教学步骤一:
一:正读。(所谓“正读”,就是在课文教学之初、学生朗读课文之后,教师纠正读音,纠正语调。)
   1.导入。
   2.同学们朗读课文。
   3.教师根据朗读实况正音。如“间、帛、孚、勺、辙、靡”等可能在正音之列。
   4.同学们再读课文。
   5.教师根据朗读实况纠正语调。如: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应读出“反对”的语气。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应读出“否定”的语气。
  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④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读出“议论”的语气。
  ⑤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应读出“解说”的语气。
  6.同学们再读课文。
  教学步骤二:
    点读。所谓“点读”,就是从课文朗读转向阅读课文注释,要求学生“点”着课文注释,一个一个地读。)
    1.要求同学们认真点读课文注释。
    2.学生质疑问难,老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教师点出应该重点理解的10个词:
      鄙 安 加 信 孚 狱 绩 轼 焉 靡
    4.学生边读课文边温习对课文注释的理解。
    5.再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三:
     译读。(所谓“译读”,就是同学们自读课文,自译课文,读读译译,译译读读。)
     1.各人自读自译。
     2.男生读课文,女生译课文,读一句译一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