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940字。

  《雨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理解意象,通过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将意象与象征的联系并深入
  (3)体会文中“丁香姑娘”的象征含义
  2.过程和方法
  (1)探讨:跟随诗人脚步,揣摩诗人心境,调动学生学习诗歌兴趣。
  (2)启发: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语言特点,理解诗歌的画面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诗中的意象,把握抒情主人公“我”的情感——追求生活理想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诵读感受并体会诗歌的情感。
  2.透彻的分析诗中的意象,已达到鉴赏的效果。
  三、教学方法:
  1.探讨法
  2.启发法
  3.讨论并实践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所以,教学中要通过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来加深理解并把握诗人情感。而联系课文知识点实践练习则是落实学生知识的有效途径。
  四、教学过程
  导语:烟雨江南总给以我们一种朦胧美的感觉:绵绵的细雨,氤氲的空气,狭长的小巷,如诗如画。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今天我们就跟着一位诗人去走一条属于他的雨巷。
  下面请认真听诗歌配乐朗读。在听《雨巷》的过程中,同学们会不会被一种“绕梁三日,余音不绝”的幽怨之声所打动,被那“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丁香之意所吸引呢?其实,我们所有的这些感受正是由诗人借助意象传达到我们内心的,而“意象”是指诗歌中有象征色彩的,有意味的形式,它们往往被诗人寄予深厚的情感。拿我们实际生活中的事物来举个例子:初中时我们穿过的校服,就是我们学生时代的一个意象,它象征着我们洒满汗水的学习生活;又比如书桌上的温牛奶,是母爱的意象,等等……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进入到诗歌中寻找诗人笔下的具体意象吧。
  诗一开篇,诗人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图景:白墙黑瓦的建筑物之间,小巷曲折而悠长;正是梅雨季节,天空阴沉沉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小巷里空荡荡的,只有诗人——
  撑着油纸伞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诗人一人在雨巷中独行;而他彷徨不定的脚步透露着他内心的孤寂和苦闷之情。小巷、细雨、撑着油纸伞的孤独诗人以及他的彷徨步态——这就是这首诗的开头几句所展示给我们的镜头。在这些镜头过后,诗中出现了一段诗人的内心独白: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是真实世界里的姑娘吗?其实不是,这个丁香姑娘并非现实世界中的真实人物,而是诗人幻想出来的(为什么呢?因为诗中写道:他希望碰上的)一个虚拟人物。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呢?诗中接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