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主体,贴近生活——浅谈对作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季春华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要着力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培养学生“求真求诚”的个性品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主 题 词:作文 主体 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建议》部分对写作提出了这样几点建议:“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该怎样将此落到实处,切切实实地做好作文教学工作,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深思。
一、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求真求诚”的个性品质是作文的先决条件和前提。
“要为文,先做人。”这是文道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也是传统语文教学思想的精华。教育的实质始终是育人而非教术。叶老说过:“话与文都是不可以做作的,有几分品德知识能力只能说几分话,写几分文,不会打折扣,不会超过增多。所以,说和写似技能而又非技能,实现的是其人的表现,一封信如此,一部小说如此,一首诗如此。我想大家不要把作文当技能看。”叶老的忠告可谓“一针见血”,因而,我们在作文中不能只着眼于技能的传授,必须时刻把整个人的培养放在首位。教育学生做真人,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引导学生写出自己亲身经历之事,写出想要所说之话,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力求在“真”字上下功夫,把“立诚”放在首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发挥自己的个性,保持自己纯真的本色,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叶老认为,这就是创新。他说:“即使表达出来恰巧与别人雷同,或且有意采用了别人的东西,都不应该受到模仿的讥评,因为它自有独立性……所以我们只须问有没有话要说,不要问这话是不是人家说过。”这样,其“文字的生命是作者给与的,终究是一种独创的东西。”
分析叶老的话,要做到这点,就要有这样两层意思:一、写作的材料必须真实,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的、浮游无着的话。”二、写作态度要端正,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以此为前提,引导学生忠于自己、忠于生活,通过细致的观察、理性的思考,体验琐碎而平凡的生活,深刻理解它们背后深刻的历史底蕴和社会价值倾向,从而产生对人生的、社会的基本问题的深刻的关注,积淀为一种历史和生命意识,内化升华为人的品格。而这良好的个性品格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