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习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手法。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如何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
解决办法:让学生在结合课下注解疏通文章的基础上讨论。
2.本文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文章内容与题目之间关系。
解决办法:学生纵观全文后讨论,加深对课文理解。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阅读。
2.就文章疑难字词质疑,疏通文章。
3.讨论文章阅读要点。
五、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1.介绍“序”。
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其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书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本节课要阅读的《伶官传序》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伶官传》作者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伶官传》是伶人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的合传。传中对善于讽谏的敬新磨没有贬词,但对于为庄宗所嬖幸并为非作歹、败国乱政的景进、史彦琼、郭从谦三人则不时地予以鞭挞,揭露他们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的罪恶行径。
2.教师范读课文。
3.时代背景介绍。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所惑,使其得以重权在握。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后又单人独骑逃走。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借事论理,指出王朝兴亡不在“天命”而主要在于“人事”。
4.学生自读课文正音。
强调:矢(shǐ) 盛:shèng(盛衰之理);chéng(盛以锦囊) 函(hán)
5.弄清文中有关国王与国名。
第二段“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文中提到晋王、庄宗、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