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3道题,约8610个字。
淮滨县2011——2012学年度第三次模拟检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23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一) (二)
分数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强调/勉强烦闷/闷热兴高采烈/兴师动众
B.炽热/纺织剽悍/缥缈越俎代庖/如法炮制
C.遗憾/震撼蕴涵/慰藉瑕不掩瑜/不言而喻
D.湖泊/淡泊奖券/试卷徇情枉法/以身殉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项是( )(2分)
A.走投无路谈笑风生变本加利一视同仁
B.一愁莫展众口铄金改邪归正幅员辽阔
C.中流砥柱甘败下风川流不息好高骛远
D.锐不可当张皇失措迟疑不决咄咄逼人
3.在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寓言源远流长,它和神话一样,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
和起来的。有文字记录的寓言出现在春秋末年,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战国时代是寓言创作的黄金时期,创作数量大,艺术性、思想性都非常高。在《孟子》、《庄子》、《韩非子》、《战国策》等著作中,就有许多我们熟悉的寓言故事,如“滥竽充数”、“揠苗助长”等。可以说,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初期,寓言对人类有启蒙作用。
A.发展制造因为所以B.创造发展不仅而且
C.发展制造因为所以D.发展创造不仅而且
4.把下面三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3分)[p;源#:中教网]
环保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新公布的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报告进一步显示,,,。
①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不断增长的GDP数字,是建立在资源环境和公众健康不断透支的基础之上的②环境危机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③这种高消耗、高污染、高风险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选自鲁迅的《且介亭杂文》。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小说集《呐喊》、《朝花夕拾》。
B.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以写人为主,《陈涉世家》就选自其中。
C.《童年》中的阿廖沙是个善于观察、非常敏感的孩子。在外祖父家里,他饱受欺凌;但在外祖母的细心呵护和许多善良正直的人影响下,他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D.冰心在《繁星》《春水》《飞鸟集》不断唱出爱的赞歌。她歌颂母爱,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
6. 古诗文默写。(共8分)
(1)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1分)
(2)寡助之至,。(《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分)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
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2分)
(4)古代诗歌中有很多思乡念亲的名句。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借“鸿雁传书”的典故表现了思乡之情;李商隐《夜雨寄北》中“,”通过想象表现了对妻子的无尽思念。(4分)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7分)
材料一“伸手一摸就是两汉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河南地处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壮美的中原湖光山色中,追寻我们的血缘之根,追寻我们的民族之根,追寻我们的文化之根,这也许就是“文化河南,壮美中原”的真正意义。
材料二我会一直仰望河南,河南是中华文明的见证,中原人是证人。迈入文明的门槛有很多标准:第一需要有文字;第二有城市的痕迹;第三有青铜器;第四有祭祀活动。这一切最早主要发生在河南。(余秋雨)
材料三公元1613年5月19日,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开始游历名山大川。他从浙江宁海出发,以三十多年时间,东渡普陀,北历燕冀,南涉闽粤,西北直攀太华之巅,西南远达云贵边陲,足迹及于当时14省,写下了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中国旅游日”形象宣传口号是“爱旅游,爱生活”。
(1)结合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中人物对河南的评价。(2分)
(2)“中国旅游日”图案标志的主体创意造型来源于甲骨文的“旅”字及传统的印鉴艺术。结合材料三,描述下图中变形的“旅”字所展示的画面。(2分
(3)2012年暑假就要来临,你要“背起行囊走四方”,打算到河南的哪些景点(或城市)旅游?(写出3~5个)请你使用词语“跨越”、“肃然起敬”、“如诗如画”写一段话,(不少于60字)并向读者介绍一个河南的旅游景点或名人故事。(3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