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3道题,约7850个字。

  2012年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试卷
  语文吕方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l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l20分钟。请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共2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 颀长(qí)悚然(sù)间(jiàn)或浸(qīn)润
  B. 游说(shuǐ)敷衍塞(sè)责水泵(bèng)流水淙(cóng)淙
  C.乳臭(chòu)未干锁钥(yuè)造福桑梓(zǐ)炽热(chi)
  D.蜷(juǎn)缩折(zhé)耗屏(pǐng)气凝神弦(xuān)外之音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2分)
  A.端详元霄节原型必露万事具备
  B.捍卫必需品仗义直言绿草如荫
  C.渲泄神彩再接再励赔理道歉
  D.松弛谈笑风生精萃变本加利

  3. 依次填入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_______他们从你身边走过____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__________你还不引人注目。而______你长成一株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
  A.虽然甚至因为如果
  B.虽然或者除非只有
  C.即使或者除非只有
  D.即使甚至因为如果
  4.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戏曲四行当”是指生、旦、净、丑。
  B.“三”在古汉语中往往泛指多次。“三省吾身”“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的“三”都是这个意思。
  C. 他是一个被遗弃的孩子,“我”的外祖母将他养大,外祖父却怂恿他每次赶集都要偷东西。他聪明能干,却由于雅科夫舅舅的自私,在搬十字架时被压死。他是高尔基《童年》中的小茨冈.
  D.“狼来了”“大人国”“智取生辰纲”“三调芭蕉扇”的故事分别出自《伊索寓言》《格列佛游记》《水浒》《西游记》。

  5.古诗文默写。(共10分)
  ①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为政》)
  ②然后知,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③,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④,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⑤,嬴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⑥,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⑦古人写诗,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妙的佳句。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皆属上品;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均显边塞独特风景。
  6.将下列句子连接成意义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走进一环,回首只见浮云衬着初冬的天空,自由自在地游动。下面众峰峥嵘,各不相让,实在看不出船是怎样硬从群山缝隙里钻过来的。
  ②天又晓得船将怎样从这些巨汉的腋下钻出去。
  ③往前看呢,山岚弥漫,重岩叠嶂:有的如笋如柱,直插云霄;有的像彩屏般屹立在前,恰似巨汉挡住去路。
  ④整个大江有如一环环接起来的银链,每一环四壁都是蔽天翳日的峰峦,中间各自形成一个独特天地,有的椭圆如琵琶,有的修长如梭。
  A.④②①③B.④①③②C.①③②④D.②④③①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7分)
  碎片化阅读的“美丽”与“忧愁”
  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不超过140字的微博、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大部头的纸质书,它的阅读成本更低。
  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考性。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是共生关系。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不管任何人,都要想办法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否则便是这个世界上无根的流浪儿。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