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920字。

  《夜归鹿门歌》教学实录
  执教:桐城中学陶淑文
  (音乐伴奏《归去来》)
  师: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是何人,令李白如此景仰?
  生(齐):孟浩然。
  师:又是何种风流,令李白爱慕不已?今天我们就走进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去感悟斯人的高风余韵。
  我们认识孟浩然可能从他那首简单的《春晓》开始,而诗人的一生也显得那么简单。正如李白所言,他是“红颜弃轩冕”,早年一直隐居于家乡。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试,本想一鸣惊人,不料却名落孙山。他漫游几年后返乡,从此“白首卧松云”。他经历简单,但在诗坛上的地位很高,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夜归鹿门歌》是一首古体诗,请大家结合注释自由吟读这首诗歌。
  生:(自由吟读)
  师:我们读一首诗,往往从语言开始,初读后,你觉得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就像在和谁聊天似的。
  生:很朴素。
  生:轻描淡写。
  生:云淡风轻。
  师:感觉有了,我们借助一下闻一多的评价(见课后相关链接)。他说:“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不,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在这段话中,哪一个词最关键?它能比较准确的概括闻一多先生对孟浩然的诗以及诗的孟浩然的特质。
  生:淡。
  师:淡,但是有味。谁用自己的声音将这首诗演绎一遍?
  生:(投入地诵读)
  (师生评读)
  师:正如同学们所言,这首诗不是浓墨重彩的油画,而是一幅流动的淡淡的水墨长卷。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述一下,以此方式为我们具体展示这幅“水墨长卷”。
  (音乐伴奏《归去来》)
  生甲:黄昏时候,山寺里传出报时的钟声。渔梁渡口,渡船边喧嚷着抢渡的人。
  生乙:沿着水边的沙岸,人们走向江畔的乡村。我也乘坐着小船儿,回归我的鹿门。
  生丙:朦胧月光下,鹿门山的树木都烟云缭绕。不知不觉中,我已来到庞公的隐居旧地。石门松径,长寂寥。只有幽人,自来去。
  生(全体):(沉醉其中)
  师:大家愿意再读一遍,感受一下吗?
  生(欣然地):愿意。(齐读)
  师:标题中“夜归鹿门”是叙事性的,关键词是……?
  生(齐):“归”。
  师:“归”应该有过程,它的线索是什么?
  生:应该是“时间”的变化。
  师:何以见得?
  生:首句有个“昏”字,即写的是黄昏时归途上的所见所闻。而第五句出现了“月”字,表明已到了夜晚。
  师:伴随时间变化的,还有什么呢?
  生:地点。从诗句看,先在江边,后来离舟上岸,到了山中“庞公栖隐处”。
  师:以“时空变换”为线索,这段归途可分为哪两幅图景呢?
  (生讨论,交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