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680个字。

  《愚公移山》学案
  编者:蔡可军
  学习过程:
  一、文学常识
  1、作者: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已散失,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的有关古代资料编写的,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2、文体:寓言这种体裁的特点是寄托一定的道理在一种比喻性的虚构的短小故事中,往往带有讽喻或劝戒的意味。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示句子停顿。
  示例: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2、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
  (1)通假字:
  1、始一反焉。“反”通“返”,返回。
  2、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
  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通“直”,一直
  6、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
  (2)古今异义:
  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
  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
  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乃,并今义:曾经
  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9、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10、惧其不已也已:古义:止,今义:已经
  11、无陇断焉陇断:古义:山川阻隔,今义:把持独占
  12、何苦而不平何苦:古义:怎么会,哪怕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
  (3)一词多义:
  1、方:方七百里【指面积】方其远出海门【正当】
  2、曾:曾不若孀妻弱子【竟】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3、固:汝心之固【顽固】吾义固不杀人【本来】
  4、亡:今亡亦死【逃走】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5、其:惧其不已也【代词,他】其如土石何【助词,加强反问语气】帝感其诚【他】其妻献疑【他的】
  6、之:以君之力【的】虽我之死【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
  7、且: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
  8、焉: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始一反焉【加强语气】
  9、而:面山而居【表修饰】
  (4)词类活用
  A.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用尽。
  险: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