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940个字。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西宁市虎台中学杨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与节奏美,通过小组品读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通过讨论析读理解诗歌的表现方法和真挚深沉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意象,领会象征含义。
  2、领悟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有感情地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美,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对诗歌形象的象征含义及巧妙的抒情方式进行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由诗人艾青创作诗的背景导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关于作者及写作背景: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1928年,艾青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在法国学习了三年绘画的艾青回到了祖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办起了“春地画社”,从事革命文艺活动。由于画展内容有反映现实黑暗、反映劳苦大众疾苦的倾向,艾青与画社的13名青年一起被捕了。三年的狱中生活竟使艾青完成了由画家到诗人的过渡。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诞生在狱中。从此,诗人踏入到了为我们民族的命运歌唱与呐喊的行列,将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时代的悲欢之中,创作了大量诗歌,他的诗鼓舞和激励着无数热血青年走向为民族事业而战的革命道路。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这首诗。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读读这首诗歌。教师范读。
  四、研读诗歌:
  通过反复的朗读,我们已经体会了诗人一部分的感情,比如说对祖国、土地的爱,对敌人的恨等等,诗人的感情又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物,用什么表达出来的呢?请同学们细读这首诗,动动脑,大胆的发现问题,并将你们发现的问题先在小组进行讨论,待会儿推选代表汇报小组学习的成果,还不是很明确的,我们共同讨论解决。此环节解决一下问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