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什么样的生活才“出彩”
安徽省舒城中学 何登保(231300)
生活是写作的触发点,也是作文命题关注的焦点。生活是一座富矿,但生活也是精彩与平庸并陈,写文章,原汁原味地翻版生活,难免平淡。那么,写什么样的生活才高人一格呢?
世事无常,写点偶然事
生活的河流滚滚向前,那些偶然的事,是河面上泛起的浪花。偶然的事或者点缀着人生,或者改变着人生。莫泊桑说: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偶然的事蕴含着生活的某种必然。有篇叫《一片纸》的文章,叙述这样一个故事:
1965年冯骥才在支左期间,一位刚出狱的老师来找他诉冤——因为他讲过毛主席当年在浏阳被白军追趴在水沟里藏身的话。结果那位老师以歪曲伟大领袖形象的罪名被捕入狱。那位老师说,这句话不是他编的,是他从一本书上看到的,至于哪本书,他看过就忘记了。书找不到就没有证据,就要被判入狱。他的善良而目不识丁的农村妻子,为了救夫,就到处拾纸,拾到一片纸,就央人给读,看有没有毛主席躺在水泥里那句话,结果纸拾了一大堆,妇人几近神经失常。一天夜里,纸堆被燃着了,妇人和儿子都被烧死。这位老师在狱中听说妻儿的消息以后,悲痛欲绝,上吊自杀,可麻绳断了,他被摔在地上,然而就在此时,他的眼前出现了一片纸,这张油印的纸片上正印着要他命的那个故事。他拿着这张纸片冲出房,又喊又叫:“找着了,我的冤该平反了。”这个老师最终平反了,然而这一天来得太晚,他的妻儿已经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一个善良的小人物因偶然的一句话而罹难,又因一个偶然的发现,使他重见阳光。偶然小事,揭示了那个特定年代的荒唐。
对立统一,写点反差事
生活中的人有特定的身份和常规的处事方式,而这常规之事写入文章往往难出新。比如,写官员勤政为民,写老师蜡炬成灰,都很俗套。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写写大人物的小故事,写写小人物的大作为,从反差中看出人物的品性。
笔者拜见中科院院士刘有成后写过一篇小文章《大学者的小故事》,记叙了刘先生帮我改稿的几个细节。
我在文章中盛赞先生的学术成就,其中有一句,“刘有成先生的论文发表在国外学术刊物上,许多文章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刘先生将其中的“许多文章”改为“有些文章”。一词之易,足见先生的谦逊和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