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20个字。
《唐雎不辱使命》课堂实录
教材分析: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记叙了一个小人物的一个大故事。——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面对暴秦勇敢无畏、义正辞严地同秦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使秦王折服而保全国土的经过,维护国家尊严和领土的完整。唐雎一个小人物,却拥有一个大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不辱使命”著名的外交使节。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历史场合中一直熠熠生辉。
《唐雎不辱使命》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塑造人物鲜明的个性。分析人物形象必然要品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个性的语言是诉诸口的,因此我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口去读作品中人物的话,在品读中揣摩人物个性。
教学目标:
1、积累握本文出现的常见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结合文章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把握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诗词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下列问题:
1、千骑“卷”平岗中的“卷”能否改为“过”?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出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二、导入课题:
师:苏轼在垂暮之年仍老当益壮,思慕为国家效力。纵观历史,精忠报国者比比皆是,只是他们报效国家的方式不一样,有的驰骋疆场,有的激扬文字,有的却通过巧妙的辞令来维护国家的尊严,苏轼说过“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真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今天,我们就通过
《战国策》来认识一位“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谋士形象。
了解《战国策》(多媒体显示,一学生读。)
《战国策》,它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史实,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取和言论的汇编,又名《国策》、《国事》。《战国策》在语言运用上很成功,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师: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战国策主要是记述人物语言,展示语言美丽的。那么,语言到底有多大的魅力呢?请读下面的经典。
三、阅读名言享受经典
荀子: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刘勰: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师: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唐雎是怎样通过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的,凭借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继续学习《唐雎不辱使命》。
四、温故知新
1.解决以下字音:
唐雎怫然韩傀免冠徒跣以头抢地缟素休祲色挠
2.解释下列句中的多义词:
唐雎不辱使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