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20个字。
《唐雎不辱使命》第一课时 三.准确、熟练、流畅地朗读课文
1.对照注解,自主读通课文,注意以下下列字的读音。
弗(fú)雎(jū)怫(fú)跣(xiǎn)抢(qiāng)
傀(guī)祲(jìn)缟(gǎo)挠(náo)谕(yù)
2.读准节奏: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3)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二)准确、熟练、流畅地朗读课文。
1.自主练读全文两遍;
2.分小组分角色练读两遍课文。
3.由两个小组展示分角色朗读,其余小组简单评议。
四.结合注解自主疏通文意,组内合作交流疑难词句,教师巡视并帮助解决疑难。
五.由两个小组展示一、二段的文意疏通,其余小组补充或纠错。
六.课堂检测
1.解词:
①以大易小:交换。②安陵君其许寡人: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③大王加惠:给予。④秦王不说:(yuè)通“悦”,高兴。⑤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派;出使。⑥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介词,凭借。⑦以君为长者:介词,把。⑧故不错意也:通“措”,放置。⑨请广于君:扩充。⑩君逆寡人者:违背。⑾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可译作“吗”。⑿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
2.译句: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翻译: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
②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翻译: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
③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翻译: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④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翻译: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⑤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翻译: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七.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二、三;会讲述文中三刺客的故事。
1.结合注解了解《战国策》有关常识及与本文相关的历史资料。
2.准确、熟练、流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意以及人物形象。
3.结合课下注解自主疏通文意。
1.有步骤的诵读训练。
2.准确地疏通一、二段文意。
理解和把握“易、以、其、逆、与”的意思。
一.导入新课
中国历史上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说法。战国最后十多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消灭了各诸侯国。公元前3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属小国,在它的宗主国魏被消灭之后,一度保持着独立的地位。这一次,秦就想用欺骗的手段轻取安陵。出小饵以钓大鱼以骗取利益,是秦君的故伎。秦惠文王曾派张仪入楚,许诺给楚六百里地,条件是让楚与齐断交,结果傻头傻脑的楚怀王上了当。秦昭襄王以十五城与赵文王交换和氏璧,结果骗局被蔺相如识破,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一次,秦王嬴政又故伎重演。安陵君和唐雎是重蹈楚怀王的故辙,还是学蔺相如的榜样,与虎狼之秦做针锋相对的斗争呢?让我们走近课文寻求解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