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4670字。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朱向前的演讲稿,资料翔实,生动有趣,可作毛泽东诗词教学参考。
朱向前:毛泽东诗词的一种解读
主持人:傅光明(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
主讲人:朱向前(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在文学馆听讲座。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不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还是中国革命取得的胜利,都离不开一个伟大的名字,他就是有诗人政治家之誉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再过两天,5月23日,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纪念日,也是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的开馆纪念日。无论对于中国新文艺的发展还是打造文学馆的辉煌,这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为此,我特地为大家请来一位军人,著名文学评论家、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朱向前教授,大家欢迎。 朱先生在文学评论界有着相当的影响力,他的理论批评自选集《朱向前文学理论批评选》2004年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他钟情中国古代文化,“书法成家”,挥毫翰墨;“围棋入段”,在黑白子的博弈对局中体味传统文化的意境、性灵,他连自己的书房都起名叫“黑白斋”。近些年,随着对毛泽东诗词研究的不断升温,朱先生开始思考和关注毛泽东书法和诗词中所蕴藉着的穿透时空、超越政治的恒久魅力。下面有请朱先生为我们演讲《毛泽东诗词的一种解读》。
朱向前:首先非常感谢傅光明先生对我的热情介绍和鼓励,也感谢文学馆给我提供这样一个难得的平台。刚才听傅先生对咱们讲座的回顾,了解到听众中有坚持好几年的,也有从外地专门赶过来的,我非常感动。尤其是在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二周年的前夕,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通过这样的形式来缅怀一代伟人毛泽东,我深感荣幸。
先作个简单介绍,我并非一个中共党史专家,也没有专门研究过毛泽东诗词,我的当行本色是文学批评、尤其是军旅文学批评。这些年由于一个题目讲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典诗词,讲到古典诗词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座高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