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安徽省蚌埠二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暑期测试语文试题
分类:
语文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223 KB
评级:
时间:
2012/9/4 11:03:29
下载:
本月:1 总计:10
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共21题,约6220字。
安徽省蚌埠二中2013届高三暑期测试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饮食作为文化的载体,不仅内含着这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与特征,而且也述说和传达着该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国饮食与中华文化结合而形成中国特色的“美食”文化。中国饮食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多少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影响,但从中人们可以发现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现象,即中华饮食文化体现极强的包容性和同化力,中华饮食一方面吸纳和消化这些外来食品食物的加盟,另一方面又使之统一中华饮食文化多元化的体系格局中,特别是在这种统一和多元性的建构中使外来的食物成分合理地转变为本土化的内容,在跨文化的组构中完成其本土化的演变。
中国饮食起于中国古代社会生成的农耕文明,因此,北方形成了以小麦为主料的“面食”,南方则因“水文化”的关系演绎为“鱼米之乡”,而这种历史形成的生活方式,尽管在后来的物质高度发达与饮食水平大幅提升的状态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中国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的民族本位的生存物质却仍然以不同形式而存在,且构成了中国饮食文化体系最主坚实的基础,走遍世界任何一个中国风格的餐馆与酒店,但凡选择“中式餐饮”。上述所有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只有中国本土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国美食的滋味,感悟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内在神韵。
从民族饮食文化史的角度察析,中国饮食一面大量吸收了外来食物的品种,另一面又始终保持民族风格与特性不变,这种文化稳定性,究其实质,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国饮食在引进、移植、培养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接受”,二是“消融”。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如中国化的“寿诞”庆典,也出现了许多西方文化元素,传统的寿桃演变为西式的蛋糕,但人们口中的祝词却仍然是中国式的“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西方的元素经过本土化的改造,不仅没有让人产生悖离传统的陌生感,反而给人以更为贴近现实、更具现代意义的新鲜感受。
中国饮食文化之所以历久而弥新,就在于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断地汲取周边少数民族以及城外的有益的饮食文化因子,进而将之统一在自身的文化系统之中,在新的变革中共同推动着中华饮食文化的创新发展。中国文化接受任何外来的文化因子和相关元素,都是基于中国文化自身的革命性的要求,是中国文化自新的一种自主选择,但在接受不同的外来影响时,中国文化又始终保持着自身的本土性特色与民族性立场,张扬着自己的鲜明的文化个性。
(选自《新华文摘》2012年第五期,有删改)
1. 下列关于“中华饮食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
A.中华饮食文化是将中国饮食与中华文化结合而成的打上中国烙印的饮食文化。
B.中华饮食文化有巨大的包容性,能吸纳外来食品的加盟,仍保持民族风格与特性。
C.中华饮食文化随着物质高度发达与饮食水平大幅提升的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D.中华饮食文化也不断汲取其它有益的饮食文化因子,因而能不断创新发展。
2.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
A.只有在中国本土,使用中国厨艺,才能真正品尝中国美食的滋味,领略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
B. 中国饮食接受外来饮食文化因子和相关元素,是由于我国饮食文化的自身要求,我们是有主动权的。
C.在中华饮食文化多元化的体系格局中,中国饮食在吸纳和消化外来食品使外来食物的成分变得更加合理。
D.西方的饮食元素,进入中国,完全被接受,会给人以更贴近现实、更具现代意义的新鲜感受。
3.下列不属于“我国饮食文化在接受外来食品时,能完成本土化演变”的原因的一项 ( )
A.中国饮食文化始终坚持本土性的原则。
B.对于异质文化善于进行本土化的改造。
C. 在民族化原则上着变革与创新发展。
D. 西方的元素让人产生悖离传统的陌生感。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①人主之所以身危国亡者,大臣太贵,左右太威也。所谓贵者,无法而擅行,操国柄而便私者也。所谓威者,擅权势而轻重者也。此二者,不可不察也。夫马之所以能任重引车致远道者,以筋力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威势者,人主之筋力也。今大臣得威,左右擅势,是人主失力,人主失力而能有国者,千无一人。虎豹之所以能胜人执百兽者,以其爪牙也,当使虎豹失其爪牙,则人必制之矣。今势重者,人主之爪牙也,君人而失其爪牙,虎豹之类也。宋君失其爪牙于子罕,简公失其爪牙于田常,而不蚤夺之,故身死国亡。今无术之主,皆明知宋、简之过也,而不悟其失,不察其事类者也。
②且法术之士与当途之臣,不相容也。何以明之?主有术士,则大臣不得制断,近习不敢卖重,大臣左右权势息,则人主之道明矣。今则不然,其当途之臣得势擅事以环其私,左右近习朋党比周以制疏远,则法术之士奚时得进用,人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安徽省阜阳市铁二处学校2012-2013学年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3届新高三摸底联考语文试题 人教课标版
安徽省安工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文理科分科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
安徽省六安市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人教课..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
安徽省铜陵一中、安庆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三语文12月月试题 人教..
安徽省涡阳三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人教..
安徽省宿松县复兴中学2011-2012学年下学期期末高二考试语文试题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