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650个字。

  借虚词张力,吐心中情怀——《蝉》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古市中学陈治勇
  点评:福建省厦门市英才学校中学部汲安庆
  【按:此文刊发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年第4、5两期】
  一、【近蝉】
  师:请同学们一齐诵读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诗作——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生诵读)
  师:饮的是清露,奏的是流响。蝉的这种流水一般,且极具穿透力,能顺利抵达远方的清音,不是凭借了秋风的帮助,而是因为自身站得高的缘故。诗人虞世南借“蝉”的形象,精准地传递了自我的人生感悟,即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走后门,拉关系,也能声名远播,这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叫“托物言志”。那么,一千年多年之后,香港作家小思面对蝉,又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感悟呢?老师来读,你们来想。
  (师诵读)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小思在这篇文章中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1:生命是短暂的、脆弱的!
  生2:不管你活几天,都要好好的活着!
  师:那我们人类呢?
  生2:更要好好的活着!
  师:一个昆虫都知道要好好的活着,那我们人类更应该把自己的生命过得更加的……
  生2:精彩!
  师:是啊,我们人类比蝉的生命更长久,更要像蝉一样把自己的生命过得丰富多彩!但是我觉得这篇文章除了它的思想价值需要我们去学习品味外,还有一些含义隽永的句子也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的。同学们,你们最喜欢这篇文章中的哪句话?
  生:文章的最后一句“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师:有同感。我们不妨把它换成了诗歌的形式,一起来念一下。
  斜阳里
  想起秋风的颜色
  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出示诗歌排列形式的幻灯片,学生深情朗读。)
  师:在这里,你能看出作者对蝉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吗?
  生3:先觉得“烦人”,后来明白它的生命意义后,变得感动!
  师:用句子里的一个词来说,就变成了……
  生3:“宽恕”
  点评:将唐代诗人虞世南的同名诗作《蝉》作为本课教学的引子,体现了教者寻觅经典的审美冲动。优秀的文学作品少不了经典的帮助,课堂教学亦然。有经典的参照,作者、读者的思维、想象、情感会更容易被激活,进而更富生机地参与二度创作。在本环节中,教者征引虞世南的经典诗作《蝉》,比较顺利地实现了两个教学目标即可为证:1、捕获了对文章意蕴的直感;2、总体上把握了文章的情脉。
  不过,从教者的教学理路来看,本环节的教学流程尚可进一步优化。既然已引入经典,不如顺水推舟,来个简洁的比较:1、虞世南是从蝉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现象中,想到“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的人生哲理,香港作家小思又是从蝉的什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