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13张。有教学设计,约1650个字。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松滋实验初中:王汉平
  一、教材分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八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自读课文,是报告文学家吴刚的佳作,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作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布泊的今昔,揭示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本文是历史教训的总结,报告水资源的滥用怎样破坏了生态环境,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前车之鉴昭示西部大开发应注意的一个战略重点,就是必须抓好生态环境建设。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教材的特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体会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能力目标:学会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培养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3、情感目标:思考文章的时代意义,培养生态、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法分析
  新闻调查法。引导学生实际体验,引起学生共鸣。
  (三)、教学程序
  一:导入
  屏显“泊”,看到这个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停泊或者水泊,都是和水有关。有一个地方叫罗布泊,它有一个美丽的称号,叫仙湖。可这个仙湖消逝了,不复存在。
  看到这个题目,我们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个问号,你有哪些问题要问?
  二:仙湖寻踪
  大家的提问,也正是我们想知道的。松滋实验初中网站社会社会调查栏目特派我们八八班全体同学深入调查此事。
  首先我们罗布泊的过去有个初步的了解。
  罗布泊: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其水源是塔里木河,或因塔里木河流量减少,周围沙漠化严重,到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在20世纪中后期迅速退化,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完全干涸。
  说实在话说我搜遍网络也没有找到罗布泊过去水波盈盈的图片,但两位名人却实实在在告诉我们罗布泊曾经的辉煌。读7、8自然段
  1、 从他们提供的资料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罗布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