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950字。

  《古代诗歌四首》集体备课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体会本诗所描写的西湖早春的景色特征,感受西湖的美。
  2.学会寻找重点字词,分析重点字词理解诗歌的内容。
  3.能背诵全诗。
  过程和方法:
  1.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2.利用诗歌引发学生的联想,使他们能联想到与之有关联的其它诗歌,加强诗歌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远大的抱负。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西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2. 诗歌的朗诵。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加深学生的记忆。
  2.对比法:在正比和反比之中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体会如何抓事物特征描写之法。
  3.分散拓展法: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文本,适时延伸,把视觉触角伸向诗外,加强课内外联系和诗歌积累。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沧海》
  (一)导入
  在《三国演义》中你们最喜欢谁?你们觉得《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怎样的人物?(学生:多疑、忌才,是一代奸雄,在戏剧中是丑化为白脸)
  那么,历史上的曹操又是怎样的人物呢?历史上的曹操无愧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大家也许不知道其实曹操的文学成就很高,与他的儿子曹植、曹丕并称“三曹”,他写的诗慷慨、雄浑、悲壮、有气魄,多反映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理想,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下面我们就通过课文《观沧海》一起来解读历史上作为文学家的曹操。
 (二)学生课前预习,共同扫清文字障碍
  1. 指名一位学生来朗读,注意节奏、语调。读完后请其他同学来指出读错的字词。
  2. 全班齐读,注意朗读的正确、清晰。
  (三)整体感悟
  1. 看课题《观沧海》,说说那个字是统领全篇的关键字呢?
  理解:“观”是全诗的关键字,以下十句都是观海所见的景物。
  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此句主要交代什么?
  理解:主要交代观海地点、方位,句中虽没有写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观海时那种勃勃英姿。(地点:碣石,今湖北省境内;方位:向东;人物:曹操。)时间写在黑板上,分析后文之后再补上。
  3. 诗中主要写了哪些景色?
  理解:“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全是实景,主要描写了沧海水波荡漾的动态景色和山岛挺立,草木丰茂的静态景象。显示了在茫茫苍苍的大海上,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