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170字。
包身工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娼妓(zhī) 酝酿(niànɡ) 锭子(dìnɡ)
B.契据(qì) 胆怯(què) 欺侮(wǔ)
C.拎着(līn) 游说(shuì) 搽粉(chá)
D.揩油(kái) 骷髅(kū) 怜悯(mǐn)
【答案】 C(A项妓:jì,B项怯:qiè,D项揩:kā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噩梦 迟顿 灰头土脸 豁然开朗
B.脚趾 磕睡 扭转乾坤 安分守己
C.老茧 宽敞 翻箱到柜 逆来顺受
D.黯然 汽艇 金碧辉煌 绿树成阴
【答案】 D(A项“顿”应为“钝”;B项“磕”应为“瞌”;C项“到”应为“倒”。)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做生意要讲诚信,像那种“人凭一张嘴,货卖一张皮”,靠投机取巧、蒙骗顾客来赚钱的做法是极其愚蠢的。
B.当中国小将周洋力压群芳,突破三名韩国选手的包围率先到达终点时,全场观众爆发出发了如雷贯耳的掌声。
C.90后对服装首饰的搭配让人惊讶,他们对于各种流行时尚,不是依样画葫芦,而是根据个性需求随意修改。
D.事故发生后,省市主管领导风尘仆仆连夜赶来,下车伊始,就来到事故发生现场,立即投入救援指挥工作。
【答案】 C(A项宣传好,包装好就卖得好,不能完全否定;B项比喻人的名气很大;C项比喻按现成的样子照着做;D项指官吏初到任所。)
4.下面对文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
“芦柴棒”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格。
B.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
几个短语提前,起到了强调作用,突出了包身工被奴役的狼狈与可怜,体现了她们生活的紧张、忙乱、劳累和穷苦。
C.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东洋厂里有“脚路”的带工,就亲自或者派人到他们家乡或者灾荒区域,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心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
这段文字说明,包身工制度是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致使农村经济破败而产生的。
D.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
此句中“饲养”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揭露了资本家不把包身工当人看的罪恶,表现了作者愤怒的心情。
【答案】 A(“芦柴棒”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格。)
5.对下面语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以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
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包身工与世隔绝的处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