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闲暇意识”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第五中学 周红清 (318000)
【摘 要】 人们开始日益关注学生闲暇教育,语文因其独特的学科优势,与闲暇教育的关系最为密切。语文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学生闲暇生活(学习)的质量;反之,闲暇生活(学习)因其迥异于课堂教学的学习特点对语文素养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起重要作用的原因是闲暇学习有极大的自由度。自由是闲暇学习的本质,契合语文精神。将这种“闲暇意识”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必将极大地改变教师的教学观,给被程式化、神圣化了的语文课堂教学松绑,还学生精神自由,还语文与语文教学以常态。
【关键词】闲暇 语文课堂教学 闲暇意识 自由度
当前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理念与方法可谓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其着力点大多在于精心组织教学、精确时间安排,尽量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一堂语文课上得是既“紧张”又“活泼”,全在教师的严密组织与控制之下,学生正襟危坐,教师环环相扣,点滴不漏,大有程序化、神圣化的倾向,似乎这样才能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唯独看不到“闲暇意识”。似乎,“闲暇”是与严肃、庄重、神圣的语文课堂教学格格不入,抑或这与我们对学生学习的传统要求相距甚远?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大胆渗透“闲暇意识”,展示“闲暇意识”!
一、 闲暇、闲暇教育
什么是闲暇?所谓闲暇,就是指个人没有必须做的事情因而感到自由和最能表现个性特点的时间。① 自由性是闲暇的最本质的特性。② 闲暇时间就是按个人意愿自由支配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