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44张,另有视频和教案。

  10、《论语》十则
  教学目的:
  1、能读会写“愠、罔、殆、矣、诲、弘、凋、恕” 等字词。
  2、积累、理解“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词语。
  3、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4、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5、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6、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
  7、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二、交流探究
  1、作者: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教育方面,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2、《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展示介绍图片
  三、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论(lún )语                            不亦说(yuè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 )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 )不习乎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诲(huì)女(rǔ )知之乎
  是知(zhì)也                             弘毅(y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