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7题,约5800字。
  汪清县第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裋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秔,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秔。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节选自《宋书•陶潜传》注:秫稻、秔:秫(shú),高粱,是酿酒的主要原料;秔(jīng),同“粳”,粳稻。
  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先生不知何许人                   许:地方,处所。
  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堵:墙。
  C、裋褐穿结,箪瓢屡空               褐:粗布衣服。
  D、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             亲:亲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划线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B、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C、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                乃瞻衡宇,栽欣载奔
  D、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3、下列各句中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译文:已经喝醉了就回家去,竟也不装作舍不得的样子而留下。
  B、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
  译文: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
  C、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
  译文:我姑且打算弹琴唱歌,用它作为三条小路的资金。
  D、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译文:郡里派督邮到县里,属吏告诉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去见他。”
  4、 将本文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作一比较,则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亲老家贫”和“幼稚盈室”正是陶渊明决定到彭泽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
  B、“公田悉令吏种秫稻”一事,从侧面证实了陶渊明的确是“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C、陶渊明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就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陶潜写《五柳先生传》旨在表现自己追慕五柳先生,写文章自寻乐趣,忘却名利得失的志向。
  二、古诗文阅读(12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
  禾  熟①
  宋•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 鸣泉落窦②谷登场。
  老牛粗了③耕耘债, 啮草坡头卧夕阳。
  [注]①此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清初画家曾借此题画。诗人做过地方官吏,熟悉农村情况。他多遭贬谪,厌倦官场,正好借这乡村的野朴淘洗心情,抒发胸中的积郁。②窦:水道,水沟。③粗了:刚了结。
  5、一、二两句,勾勒出了农村                            的景象。(2分)
  6、三、四两句取象老牛,诗家评说“用意很深”。对诗人的“用意”,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二)名句名篇默写(6分)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土地平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           。(王勃《滕王阁序》)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王勃《滕王阁序》)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