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初中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03年嘉兴市教育研究学会论文评比  二等奖)
内容摘要:
对传统教学中抑制学生探究主动性的成因分析,从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的角度提出学生探究主动性的策略。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学生、教材之间开展交流、对话等相互作用过程中,视界的交接、冲突、介入与融合,构成一个阅读教学群体,在合作竞争的群体中每一位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得以萌发。教师的参与,触动学生探究意识合理强化,提升为探究习惯。

关键词:课堂阅读 探究 群体意识 强化

1、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实践与探索的必要性。
在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碰到最大的阻碍:学生习惯于教师讲,教师习惯于学生听记这种灌输式教与学根深蒂固。限于农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学校整体教学氛围的影响以及教学设施的陈旧,灌输式教与学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来得方便,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实践不可能在短期内成效,尝试和执着实践者不多。然而,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多元化必然会导致竞争更加激烈。在这个时候,不管是个体还是群体,都应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体。被动式的学习只能教育出没有主体意识的公民,将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被淘汰。课堂阅读教学的比重决定着探究性的课堂阅读教学是一旦成为教学行为中的主宰,势必为整个语文学习开辟了新的天地,从而走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学生的道路。
2、分析灌输式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对学生课堂阅读学习情况的调查,结合市“课堂教学评价分析活动”,总结出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出几点看法:
(1)、重课内、轻课外,重授课、轻活动,忽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语文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良好习惯作为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现状:课前很少有预习课文的,或者预习方向不对,没有效果;课本内容花时多,课外活动搞得很少;自读课本、课外书未加以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读、说、议、评、写缺乏开拓创新性,甚至变成教师“审讯式”,学生没有探究的热情。写日记只有变成强制性的任务,遇到疑难字词不愿查工具书,很少看课外读物。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成为探究性阅读教学的阻力。
(2)、教学方法陈旧,无用功太多。教学方法简单化、公式化。教学中习惯于:学习字词──朗读课文──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思考练习。课课如此,日重月复,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了学生的厌学。一味的抄板书影响了大脑思维的时间和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师减少板书很必要。学生对课堂上组织的能力训练活动感兴趣,但一般不能在阅读中看出问题,探究意识不强。课堂教学基本是教师“牵着鼻子走”的状况。无用功较多,把学生看作知识容器,满堂灌,一堂课的时间大多被教师占用了,本来的学生的学堂变成了教师的讲堂,有时把课文的一些语段抽出来,生抠硬挖,大讲特讲。加强对教学材料的加工处理,有针对性的改革课型,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自主精神和大语文观念下拓展性阅读的兴趣。
(3)、重知识,轻能力。吕淑湘先生说:“学习语文不是为了学一套知识,而是一种技能。”有时就忽视了这一点。在文字词汇教学方面只顾让学生死记硬背,而不是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文章学习,培养他们理解运用文字词汇的能力,导致了后面学,前面忘,使字词的掌握量达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