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小题,约12630字。

  遵义四中2013 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李继征、蒲元坤、周运松、付薇羲审题:蒲元坤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密码不密
  ①每天早晨登录网络的时候,你会感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好像都消失了。你先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来启动智能电话或电脑,然后用另一个密码打开电子邮箱。社交网站自然也需要密码。登录书店又要一个密码,用信用卡付账则需要另一个密码。有些人一个密码用遍天下,问题是,一旦某个站点被黑客入侵,那些坏蛋们就可以拿这个密码破坏你其他的账号。
  ②据调查,有1%的用户使用“123456”作为账户密码,由于电脑的普及和网速的加快,黑客每分钟可破译数千个密码。要想拥有一个难以破解的强密码,安全专家建议使用含有10个字符以上的密码,其中应当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还有符号。如果这样做的话,你应该可以安枕无忧地睡好觉了——这或许可持续1924年。这正是黑客尝试10个字符的各种排列组合所需的时间。但是这么复杂的密码,连你自己都可能想不起来了。
  ③计算机科学家察觉到,密码系统已遭破坏,他们正在寻找替代方案。取代密码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生物识别,一种可以识别独特体征(指纹、声音等)的系统。如果把生物识别系统放到手机里让用户控制的话,将来在公共电脑上浏览网页、访问社交网贴、查询银行账户、在网站上买东西,就无需输入任何密码和信用卡信息。你起身离开时,甚至无需退出。一些网络犯罪分子即使坐在你用过的那台电脑前,也无法破解你的密码、访问你的账户,因为你的手机已经不在桌上了。
  ④现在,美国商务部正在开发一套新的网络安全系统,专家们说这套系统会最终消灭密码迷宫,而且有望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在这套系统中,你自己就是你的密码。这个密码效率要高得多,对它你也能掌控得更好。实施了这套名为“网络空间可信任身份国家战略”的新规则后,因担心安全或隐私问题而无法进行的活动,或许就可以转移至网上完成。不过在这些技术成熟之前,加拿大渥太华卡尔顿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保罗•奥斯凯特对密码持怀疑态度。他相信任何密码系统都将遭到破解,由于担心遭到黑客的攻击,他甚至不开设任何网上银行账户。
  1.根据原文内容,下面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实施“网络空间可信任身份国家战略”的新规则后,因担心安全或隐私问题而无法进行的活动,就有可能转移至网上完成。
  B.将来人们可能只凭着自己的声音就能够安全地登录系统。
  C.密码系统被新规则取代后,将有望开启电子商务系统的新时代。
  D.新的网络安全系统实施后,保罗教授将开设网上银行张户。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不属于“密码不密”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有些人一个密码用遍天下,一旦某个站点被黑客入侵,就可以拿这个密码破坏你其他的账号。
  B.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还有符号的10个字符以上的密码相对安全,但是这么复杂的密码,连你自己都可能想不起来了。
  C.由于电脑的普及和网速的加快,黑客每分钟可破译数千个密码。
  D.网络实名制的实施遇到了诸多问题,导致网络犯罪分子猖獗。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黑客尝试10个字符的各种排列组合所需的时间是1924年,因此密码设置有10个字符,那么在1924年内就是安全的。
  B. 生物识别是一种可以识别独特体征(指纹、声音等)的系统。是目前取代密码的最佳选择,但该系统必须借助手机才能发挥作用。
  C. 密码系统已遭破坏,计算机科学家正在寻找替代方案,但也有人不相信密码,认为任何密码都可能遭破解。
  D. 由于密码设置的复杂性和密码破解的可能性,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会逐渐消失。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9分)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沆少好学,器度宏远,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相府召试约束边将诏书,既奏御,太宗甚悦,命直史馆。雍熙三年,太宗谓宰相日:“李沆、宋湜,皆嘉士也。”即命中书召试,并除右补阙、知制诰。沆位最下,特升于上。四年,与翰林学士宋白同知贡举。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入翰林为学士。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之。真宗问治道所宜先,沆日:“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为先。”问其人,日:“如梅询、曾致尧等是矣。”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沆对日:“佞言似忠,奸言似信,至如卢杞蒙蔽德宗,李勉以为真奸邪是也。”真宗日:“奸邪之迹,虽曰难辨,然久之自败。”
  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日:“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日:“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日:“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沆日:“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日:“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①,大营宫观,蒐②讲坠典③,靡有暇日。旦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日:“李文靖真圣人也。”遂谓之“圣相”。
  景德元年七月,沆待漏将朝,疾作而归,诏太医诊视,抚问之使相望于道。明日,驾往临问,赐白金五千两。方还宫而沆薨,年五十八。上闻之惊叹,趣驾再往,临哭之恸,谓左右曰:“沆为大臣,忠良纯厚,始终如一,岂意不享遐寿!”言终又泣下。废朝五日,赠太尉、中书令,谥文靖。
  沆没后,或荐梅询可用,真宗曰:“李沆尝言其非君子。”其为信倚如此。
  (节选自《宋史•卷二八二•列传第四十一》有删节)
  【注】①封岱祠汾:封泰山、祭汾阴。②蒐:(sǒu),同“搜”。③坠典:指已废亡的典章制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同知贡举知:执掌B.然久之自败败:失败
  C.沆待漏将朝漏:计时工具,引申为时间D.趣驾再往趣:急忙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沆受真宗皇帝“信倚”的一组是()(3分)
  ①沆位最下,特升于上②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
  ③真宗北幸,命沆留守④其议遂寝
  ⑤李文靖真圣人也⑥李沆尝言其非君子
  A.①②⑤B.①③④C.③④⑥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沆忠良纯厚,始终如一,为理政事,经常宵衣旰食,因此深得皇帝的器重。
  B.李沆有先识之远,他当初预言之事后来大都出现,王旦惊叹其为圣人,称其为“圣相”。
  C.李沆襟怀坦荡,公事公办,素来看不起那些常进密奏的奸佞之人。
  D.李沆担心真宗正值年轻,血气方刚,不让他知道天下诸事艰难,就会纵情声色犬马,或者劳民伤财。
  7.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5分)
  答:
  (2)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5分)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初发扬子⑴寄元大校书
  [唐]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⑵安得住。
  【注释】①韦应物曾客游广陵,元大(大是排行,其人名字已不可考)是他在广陵的朋友,公元763年(代宗广德元年),韦氏被任命为洛阳丞,在乘船离开广陵赴任洛阳的时候,于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②亲爱:相亲相爱的朋友,指元大。③沿洄:顺流而下为沿,逆流而上为洄。此指指处境的顺逆。
  8.“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描写了怎样的情景?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效果?(5分)
  9.诗歌的后两联在表达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歌分析。(6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