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小题,约6810字。

  双鸭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题(20分,每小题2分)
  1. 加点字的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熟稔(гěn) 央浼(miăn)  出岫(x iù) 耘耔(zǐ )
  B.盘桓(yuán)         殒首(yǔn)险衅(xìn )    涸辙(hé ) 
  C.闵凶(mǐn) 祚薄(zuò)期功(j ī ) 矜育(jīn )
  D.逋慢(pū) 簪笏(zān)拔擢(zhuó) 泠然(lí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B.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D.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
  所见明知
  3.下列各句加点词其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园日涉以成趣B.雄州雾列
  C.襟三江而带五湖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4.下列各组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
  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而莫之夭阏者之二虫又何知
  D.复驾言兮焉求去以六月息者也
  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小知不及大知B.此小大之辩也
  C.楚之南有冥灵者D.而征一国者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谨拜表以闻(跪拜)我决起而飞(十分果断)
  B.形影相吊(安慰)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不久)
  C.但以刘日薄西山(迫近)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告辞)
  D.感吾生之行休(将要结束)除臣洗马(罢黜,罢免)
  7.比较下边两组句子带点的字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行”字也相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行”字不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行”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行”字也不同
  8.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译:到了侍奉圣朝之时,我受到清明的教化的熏陶。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哪用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
  C.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译:我因为供养祖母之事没人来做,告辞未接受任命。
  D.聊乘化以归尽
  译: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
  9.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苏轼怎么也没有想到,灾难会如期而至:被贬黄州做团练副使。苏轼坦然接
  受了,他两次游览赤壁,创作了光照千古的“两赋一词”。
  B、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三十五中调研座谈时指出,要使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最受尊敬的职业。
  C、中国制造业的冲击使美国失业率大幅提高,甚至导致美国经济的萧条,对这种祸起萧墙的现象,美国朝野众口一词,将解除困境的希望寄托在逼迫人民币升值上。
  D、领导干部,对小问题也要采取积极负责的态度,否则,滴水穿石,小问题也会变为大问题。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日前,房地产新一轮调控政策出台,在网上引起广泛争议。访价是继续上涨,还是逐渐回归理性?绝大多数网友表示对此不抱希望。
  B、经过神探深入调查和缜密推理,终于将迷案破解,并在华莱士和帕里佐的婚礼上,怒指新郎官司就是真正的杀人凶手。
  C、因拍摄电视剧《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被烧伤的任家萱,经过三个月的精心治疗,在全国“粉丝”的热切关注中,记者招待会终于顺利召开。
  D、离开环境保护谈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我们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破解经济增长受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难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邵亢,字兴宗,丹阳人。赋诗豪纵,乡先生见者皆惊伟之。时布衣被召者十四人,试崇政殿,独亢策入等。或言所对策字少,不应式,遂报罢。
  召试秘阁,授颖州团练推官。晏殊为守,一以事诿之。民税旧输陈、蔡,转运使又欲覆折缗钱,且多取之。亢言:“民之移输,劳费已甚。方仍岁水旱,又从而加取,无乃不可乎?”遂止。
  契丹遣使贺乾元节,未至,仁宗崩。议者谓宜却,或欲俟其及国门而谕使之还,亢请令奉书至柩前,使见嗣君,从之。召对群玉殿,英宗访以世事,称之曰:“学士真国器也。”擢同修起居注。
  神宗立,迁龙图阁直学士。有谮之者曰:“先帝大渐时,亢尝建垂帘之议。”御史吴申即论之。帝知其妄,置不问。亢自诉曰:“方先帝不豫,群臣莫得进见,臣无由面陈,必有章奏。乞索之禁中,若得之,臣当伏诛;不然,则谗臣者,岂宜但已,愿下狱考实。”帝不许。
  进枢密直学士、知开封府。亢遇事敏密,吏操辞牍至前,皆反复阅之。人或以为劳,亢曰:“决是非于须臾,正当尔。初虽烦,后乃省也。”籍里闾恶少年与吏之废停者,一有所犯,皆迁处之。畿下斗讼为之衰止。
  夏人诱杀知保安军杨定,朝廷谋西讨。亢曰:“天下财力殚屈,未宜用兵,唯当降意抚纳,俟不顺命,则师出有名矣。”因条上其事。诏报之曰:“当悉如卿计。”未几,夏主谅祚死,国人执杀定者来请和。或欲乘此更取塞门地,亢以为幸人之丧,非义也,乃止。
  亢在枢密逾年,无大补益,帝颇厌之,亢亦引疾辞。薨,年六十一。赠吏部尚书,谥曰安简。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应式,遂报罢应:符合
  B.一以事诿之诿:委托
  C.或欲俟其及国门而谕使之还俟:等候
  D.有谮之者曰谮:质问
  1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邵亢“真国器也”的一组是(3分)()
  ①试崇政殿,独亢策入等②民之移输,劳费已甚
  ③亢请令奉书至柩前,使见嗣君④臣无由面陈,必有章奏
  ⑤决是非于须臾,正当尔⑥天下财力殚屈,未宜用兵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邵亢才华横溢,诗作豪放不羁,乡里的先生认为他卓异出群;做官后,历仁宗、英宗、神宗等朝,始终为皇帝赏识宠信。
  B.邵亢关心百姓疾苦,敢于直言。转运使要将输送到陈、蔡的民税折为缗钱,并欲多收,邵亢直言反对,此事于是作罢。
  C.邵亢遇事敏密。任开封知府时,有人认为他反复翻阅讼辞文读太过烦劳,但他认为要想在片刻之间断定是非理应经此过程。
  D.邵亢审时度势,讲求道义。夏人诱杀杨定,邵亢建议朝廷曲意安抚;有人想乘夏主新丧之际用兵,邵亢认为不宜如此。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然,则谗臣者,岂宜但已,愿下狱考实。(5分)
  (2)籍里闾恶少年与吏之废停者,一有所犯,皆迁处之。(5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