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200字。
贺新郎 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⒈学习赏析诗歌时,从景物描写入手,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好处。
⒉在朗读中品味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⒈理解这首词的内涵,领会真挚情感,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
⒉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古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⒈感受诗人毛泽东的宽广胸怀,认识人生的价值。
⒉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和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 了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品味毛泽东这首词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一、知识积累
1、作者简介: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政治家、军事家。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华民族的领袖,伟大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湖南湘潭人。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
我们从学过的两首词《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认识、了解了毛泽东的伟人胸怀的。作为革命家的毛泽东,胸怀祖国,胸怀天下人民,豪情万丈。“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清•沈德潜《说诗碎语》)。毛泽东诗词,是古今诗词之绝唱,打开毛泽东诗词,就打开了一扇中国诗歌壮丽的大门,可以说,所有古典诗词歌赋都在这里得以复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其胸襟气魄的雄伟浩阔,真可谓“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宋•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我们也想知道,作为凡人的毛泽东面对亲情、爱情、友情,他的胸怀、气魄又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读毛泽东1923写给夫人杨开慧词《贺新郎》。请同学注解,了解写作背景。
2、写作背景:词作于1923年11-12月间,调寄《贺新郎》,无副标题,是写夫妻别情的。1920年冬,杨开慧与毛泽东在长沙结婚,翌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湘区委会建立,毛泽东亲任书记,杨开慧亦于是年入党,在湘区委协助工作,1922年生长子岸英。1923年4月毛泽东调中央工作,告别长沙,赴上海;是年夏杨开慧亦去上海。6月毛泽东去广州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局委员、中央局秘书。会后复回上海。9月经武汉返长沙。杨开慧亦返长沙,11月生次子岸青。刚刚生产不久,毛泽东奉中央通知,由长沙到上海,再转广州,准备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词即作于这次离开长沙的时候,是写给夫人杨开慧的,革命激情与儿女柔情有机结合,成就了一首真挚的革命爱情诗。这首词最早发表于 1978年9月9日《人民日报》。
二、赏析文本
(一)朗读,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⒈学生自己练习诵读。
⒉请若干学生朗读,并作评价。
⒊范读。
⒋齐读。要求学生在诵读时,运用语调的轻重、高低、疾徐来表情达意,也就是要做到抑扬顿挫。
(二)整体感知。
思考、讨论:这首词描述了怎样的场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试用一两句话来概括。
(三)探究文本
1.绘景•再现送别画面,赏析意境。(赏析意象、意境)
⑴我们往往用诗情画意来评价文学作品写得美,这首诗中的画面很美,请在词中找出传递诗人感情的景物。并结合你的感受,说说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