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8720字。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作答时,将单项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多选题和主观题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生是什么?人生的真相如何?人生的意义何在?人生的目的是何?这些人生最重大最中心的问题,不只是古来一切大宗教家哲学家所殚精竭虑以求解答的。世界上第一流的大诗人凝神冥想,深入灵魂的幽邃,或纵身大化中,于一朵花中窥见天国,从一滴露水参悟生命,然后用他们的生花之笔,幻现层层世界,幕幕人生,归根也不外乎启示这生命的真相与意义。宗教家对这些问题的方法与态度是预言的说教的,哲学家是解释的说明的,诗人文豪是表现的启示的。荷马的长歌启示了希腊艺术文明幻美的人生与理想,但丁的神曲启示了中古基督教文化心灵的生活与信仰,莎士比亚的剧本表现了文艺复兴时人们的生活矛盾与权力意志。
近代的,建筑于这三种文明精神之上而同时开展一个新时代,伟大的歌德以他的人格、生活、作品表现出近代人生的特殊意义与内在的问题。
歌德对人生的启示有几层意义,几种方面。就人类全体讲,他的人格与生活可谓极尽了人类的可能性。他同时是诗人、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他也是近代泛神论信仰的一个伟大的代表。他表现了西方文明自强不息的精神,又同时具有东方乐天知命宁静致远的智慧。
再缩小范围,就欧洲文化的观点说,歌德确是代表文艺复兴以后近代人的心灵生活及其内在的问题。近代人失去了希腊文化中人与宇宙的谐和,又失去了基督教对上帝虔诚的信仰。人类精神上获得了解放,得着了自由;但同时失去依傍,彷徨、摸索、苦闷、追求,欲在生活本身的努力中寻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歌德是这时代精神伟大的代表,他的主著《浮士德》(注①)是这人生全部的反映与其问题的解决(现代哲学家斯宾格勒在他名著《西方文化之衰落》中称近代文化为浮士德文化)。歌德与其替身浮士德一生生活的内容就是尽量体验这近代人生特殊的精神意义,了解其悲剧并努力解决其问题,指出解救之道。所以有人称他的浮士德是近代人的圣经。
歌德与但丁、莎士比亚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不单是由作品里启示我们人生真相,尤其在他自己的人格与生活中表现了人生广大精微的义谛。歌德的人生是永恒变迁的,每一次生活上的变迁都启示一次人生生活上重大的意义,并留下了伟大的成绩,成为人生永久的象征。维特时代的歌德完全是一个多情善感热爱自然的青年,著《伊菲格尼》的歌德完全是个清明儒雅、徘徊于罗马古墟中的希腊人。他从人性的南极走到北极,从极端主观主义的少年维特走到极端客观主义的伊菲格尼,似乎完全两个人,然而每个人都是新鲜活泼原版的人。所以他的生平给予我们一种永久青春永远矛盾的感觉。歌德的一生并非真是从迷途错误走到真理,乃是继续地经历全人生各式的形态。他在《浮士德》中说:“我要在内在的自我中深深领略,领略全人类所赋有的一切。最崇高的最深远的我都要了解。我要把全人类的苦乐堆积在我的胸心,我的小我,便扩大成为全人类的大我。我愿和全人类一样,最后归于消灭。”这样伟大勇敢的生命肯定,使他穿历人生的各阶段,而每阶段都成为人生深远的象征。
选自宗白华《艺境》
注①《浮士德》是歌德根据16世纪一个民间传说写成的诗体悲剧。
②歌德(1749-1832),诗人、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政治人物,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
1.对于人生问题,不同人有不同的方法、态度,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古来一切大宗教家哲学家都在殚精竭虑以求解答人生最重大最中心的问题。
B世界上第一流的大诗人用他们的生花之笔,幻现世界和人生,以启示生命的真相与意义。
C宗教家可以预言人生最重大最中心的问题 ,哲学家解释说明人生,诗人文豪则表现、启示人生。
D荷马的长歌、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剧本与歌德的作品,都启示我们人生的真相。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近代社会,人类在精神上获得了解放和自由,从而不再彷徨、摸索、苦闷,歌德就是这时代精神伟大的代表。
B歌德的人格与生活极尽了人类的可能性,他的人性从极端主观主义走到极端客观主义,并最终从迷途错误走到真理。
C 就欧洲文化的观点说,歌德代表了文艺复兴以后近代人的心灵生活及其内在的问题,有人称他的《浮士德》是近代人的圣经。
D由于歌德同时是诗人、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他也是近代泛神论信仰的一个伟大的代表,从而使他成为近代社会的精神代表。
3.下列与原文有关的推断,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歌德的主著《浮士德》反映了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三百年的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是近代社会时代精神的反映。
B《浮士德》中的主人公既表现了西方文明自强不息的精神,又同时具有东方乐天知命宁静致远的智慧。
C浮士德一生的生活展现出近代人的生活现实,与歌德的生活经历酷似,所以作者称他是歌德的替身。
D维特时代的歌德完全是一个多情善感的青年,著《伊菲格尼》的歌德完全是个清明儒雅的人,写《浮士德》的歌德拥有伟大勇敢的生命,他的作品给我们一种永远矛盾的感觉。
二、诗文阅读(31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