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和步骤<br>
这是一篇反映西南少数民族学习雷锋、乐于助人的感人故事,题材不新,但文章写得巧妙。理解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记叙文中的抒情是学习本文的重点。教学中要训练学生速读的能力,通过速读课文把握全文的叙事线索及主要内容,抓住“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这一悬念,顺藤摸瓜,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理解。<br>
一、导入新课。<br>
我国西南边陲是块神奇而美丽的地方。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讲述的就是西南少数民族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读完它,你会被那里的山水、人物所感染,你一定会深深地爱上它。( 板书标题、作者。简释标题,简介作者。见“预习提示”和注释①。)<br>
一、学习字词。<br>
驿路(yi) 竹篾(mie) 麂子(ji) 修茸(qi) 陡峭(qiao) 撵走(nian)<br>
三、快速阅读课文,标好段序,并划分文章的结构。<br>
第一部分(1--8)写“我”和老余正在焦急地赶路之时发现了小茅屋。<br>
第二部分(9--36)主要写小茅屋主人的热情周到,引发我们对小茅屋主人的猜想。<br>
第三部分(37)赞美西南少数民族人民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开遍神州大地。<br>
四、研读1--8自然段。<br>
1.思考:文章开头交代了什么?<br>
先齐读第一部分,然后指名回答。<br>
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圈点有关词语,并作好点评。)<br>
2.另外,文章还描写了这里的环境。<br>
写山:好大、起伏、一座挨一座、延伸、消失等几个动词描写山势,由近及远,突出了山的高、大、多,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面小屋的出现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作铺垫。接着又用“陡峭”“茂密”着意渲染山的险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