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50字。
1.写作背景
《端午日》这篇课文选自沈从文1934年发表的小说《边城》。作者沈从文原名沈岳焕,出生于风景如画的湘西凤凰县。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沈从文从宁静质朴的湘西来到繁华的大都市,见识到了人情的冷漠和虚伪,因此他希望通过自己对湘西的印象,结合自己多年的人生旅途中所体验到的人生哀乐,描写出一个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表现一种健康、优美、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给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条明路。《端午节》节选自《边城》中翠翠去看赛龙舟的一段文字,着重渲染了湘西的纯净、健康、蓬勃的生命力,表达沈从文对那个“桃花源”般的世界的向往、憧憬和怀念。
2.关于端午节
端午节亦称“端五节”、“端阳节”或“蒲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流传于汉族和壮、布依、侗、土家等少数民族地区。时在夏历五月初五。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不一,大都认为是悼念投汨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有认为是古越人举行的龙图腾祭俗;也有认为是由夏、商、周时的夏至节演变而来的等。于时,人们插艾蒲、吃粽子、饮雄黄酒和在小儿衣襟上系香袋等,以期禳灾疫,去虫毒。南方各省区节前举行龙舟竞渡等娱乐活动。
(二) 线索和结构研究
1.行文线索
本文总体按照时间顺序,有详有略地描写湘西人民欢庆端午节的场面。从全文看,作者是用顺叙记录了端午日这一天百姓的生活场景。首先叙述茶峒人吃过午饭准备看划船,其次描写赛龙舟的场景,接着记叙赛船过后赶鸭子的情景,最后才说赛事都“直到天晚方能完事”。其中在详写赛龙舟的场景中,作者按照比赛进程先描写赛前看热闹的人们,为后文热闹的赛龙舟场面做好铺垫,再写赛船小伙子的赛前准备,接着着重描写赛龙舟的过程,然后是两岸人的呐喊助威,最后是比赛结束后的奖赏细节。在描写赛前准备的时候,行文又用到插叙的手法叙述选手的练习场景以及龙舟的介绍。这样按照时间顺序渐次展开,既突出重点,又能保持全文的完整性。
2.文章结构
本文主要按照时间顺序,围绕“端午日”这个主题,有详有略地描写赛龙船、赶鸭子等场景。其中第一段是全文的重点,主要描述全茶峒人在端午日这天争相观看赛龙舟的欢乐场景。这个重点部分主要可以分为河边看划船、河上赛龙舟和赛完领奖赏三个场景。作者显然着重介绍前两个场景,这主要是为了渲染端午日的热烈气氛和人们的喜悦之情,第三个场景则是寥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