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小题,约7590字。答案扫描。

  山东省济宁曲阜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A.症结(zhèng) 暴躁(zào) 忖度(cǔn) 蓊蓊(wǒng)郁郁
  B.弄堂(lòng) 方枘(ruì) 侘傺(chì) 振聋发聩(zhèn)
  C.肄业(yì) 碑帖(tiè) 炽热(chì) 呀呀学浯(yā)
  D.压轴(zhòu) 剽悍(piāo) 毗邻(pí) 长歌当哭(dàng)
  2.依次填人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____日本经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2)这些年全国不少优秀教师在“孔雀东南飞”,这所著名中学更是经常来一些南方考察团,有不步名义上是考察,实际上却在挖,暗地里动员这里的老师“南飞”。
  (3)我要给阿Q做正传,已经两年了。但一面要做,一面又往回想,这足见我不是一个“立言”的人,因为从来不朽之笔,须传不朽之人……
  A.窜改墙脚不只 B.篡改墙脚不止
  C.篡改墙角不止 D.窜改墙角不只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做任何工作都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团结合作。墙倒众人推,我们只要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
  B.邵经理催小刘尽快赶到扬州玉器厂进修学习,小刘嘴上应付着,背地里却阳奉阴违,仍每天往返于苏州和上海之间。
  C,经过几天的调查和采访,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这里的农民这么穷,还是拼命把孩子往学校送;这里的学生这么苦,还是为了学习而宵衣旰食。
  D.关于他的籍贯和生平,研究的人虽然很多,但一直言人人殊,始终没有一个定论,因此这个问题还可研究。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声音刚刚传出,人们猜测已久的二套房贷新政随即出台。
  B.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高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C.室外环境污染包括建筑物外墙(最典型的是玻璃幕墙)的反射光、夜间过亮的城市灯光(如广告牌、霓虹灯、景观灯的光)产生的光污染。
  D.消费者是否可以“自带酒水”?餐饮企业能否收藏“开瓶费”?近日成为人们纷争不已的焦点问题。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要求,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等一系列工作。
  B.据初步分析,己造成254人遇难、35人受伤的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非法矿主违法生产、尾矿库超储引起的。
  C.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D.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我们认识到乳制品质量的提高将取决于企业是否规范生产和国家监管是否得力。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济宁地名中折射的文化信息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它是人类历史和社会活动的产物,是社会和时代的一种标志。从语言角度来说,地名是一种表示地理位置的语言符号;从文化角度来看,地名作为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是社会历史文化信息的承载体。可以说地名是汉语文化语境中一种极为鲜活的语言和文化现象。济宁地名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地名有相当大部分与古代社会经济活动和军事活动密切相关,往往再现了当时手工业、畜牧业、商业的发展情况。明清两代的济宁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几个大的商业城市之一,因而在街名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迹。因手工业作坊聚集而得名的有:炉坊街、纸坊街、打绳街等。以商店聚集而得名的有:纸店街、眼药胡同、驴市口、菜市街等。另外,许多地名与古代军事活动有关,“屯”“卫”“营”等都是指军队的驻地或军队的防御工事。明代济宁设济宁卫,领5600人进行屯田垦荒,近郊三里屯、五里屯、刘家营等都是当年的名称,济宁卫驻地得名“门卫口”。
  大多数地名都是当地居民在社会生活中给地理实体所起的名称,这些名称自然反映出人们的心态和观念,反映出浓厚的民族传统心理特点。中国人不喜迁徙,不善扩张,长期养成一种平和安详的心态,把安居乐业、福寿昌盛当作生活中的美好理想,因此在地名中也处处流露出这种普遍的心态,例如济宁的济安桥、太和桥、武泰闸等。
  中华民族对龙凤二灵物的崇拜自古就有,龙隐含着升天潜渊、灵异善变的神性,凤则有亲德嘉仁的神性。春秋以来,历代地名冠以“龙”字的可谓不胜枚举。据统计,仅《辞海》、《中国古今地名辞典》所收录的带“龙”字的地名就有三百多条。含“凤”“凤凰”的地名虽比不上“龙”的地名之多,但也不在少数。龙凤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神物,体现着人民群众的美好心理愿望。因此龙凤崇拜也反映在济宁地名中,例如青龙街、龙行胡同、凤凰台等。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地理人文观念,汉民族尤为突出。作为古运河的流经地,济宁城临河滨湖,具有河港密布的水乡特点,素有“江北小苏州”的美称,不仅古运河从城中心穿过,还有越河、洸河、府河相互交汇,因此以河及附于其上的人工建筑物(桥、闸、坝、街等)得名的地名很多,处处显示出运河文化的特点。例如草桥、天井闸、越河街、南岸街等。
  有趣的是一些街名的分布基本反映了古代济宁的城市布局:以运河命名的街描画出运河的基本走向,而以官衔命名的街,绝大部分分布在老城城内的中心地带,由此可以想见当年衙门林立冠盖云集的情形和作为政治中心的气势。而手工业和商业又绝大多数分布在老城城外,这种城与市相分离又有联接的布局,恰好是中国旧时城市规划模式的典型例证。商业街巷分布在运河两岸并有大道直通运河码头,便于南北各地的货物进入市镇市场,使本地货物的对外输出转运更为便捷。同行业店铺的地理位置相对集中,形成按行业划分街巷的格局。这是商品贸易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它也大大促进了商业、手工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地名是一个地方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反映,在历史的长河中,聪明的济宁人创造了形形色色、生动形象的地名。这些地名反映了济宁的历史地理、风物民情、文化风俗、商贸流变,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记忆,富于知识性、趣味性,品味这些地名,可以窥见旧时大运河哺育繁荣济宁的盛况,引发今人挚爱桑梓的情怀。
  (选自《长安学刊》2010年第4期有改动)
  6.下列各项中,对济宁地名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明清两代济宁是商业非常发达的城市,纸坊街、菜市口、三里屯等地名都与当时的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再现了当年商业发展的情况。
  B.济安桥的命名表现出济宁人民追求安居乐业、福寿昌盛的美好生活的愿望,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心理特点的一种具体反映。
  C.中华民族对龙凤崇拜的心理由来已久,龙凤是春秋以来劳动人民创造的寄寓着美好愿望的神物,在济宁也有许多冠以“龙”“凤”的地名。
  D.济宁城临河滨湖,古运河穿城而过,因而草桥、天井闸、越河街、南岸街等这些附于运河之上的人工建筑物也都显示出运河文化的特点。
  7.下列各项中,对文中画线的“古代济宁的城市布局”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运河命名的街描画出运河的基本走向,而以官衔命名的街,绝大部分分布在老城城内衙门林立的中心地带。
  B.手工业和商业绝大多数分布在老城城外,形成城与市相分离又有联接的布局,这是一种中国旧时城市规划的典型模式。
  C.商业街巷分布在运河两岸并有大道直通运河码头的地方,且同行业店铺的地理位置相对集中,形成按行业划分街巷的格局。
  D.这种布局既能让人想见当年衙门林立冠盖云集的情形和作为政治中心的气势,又促进了商业、手工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8.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地名是人类历史和社会活动的产物,是社会和时代的一种标志,也是一种表示地理位置的语言符号,又是社会历史文化信息的承载体。
  B.“太和桥、武泰闸”与“龙行胡同、凤凰台”等地名都反映出济宁人的“心态和观念”,也反映出“浓厚的民族传统心理特点”。
  C.济宁的一些地名不仅是其一定历史时期内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反映,也是其古代城市布局的特点的反映,这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D.济宁人创造了形形色色、生动形象的地名,通过了解这些地名,人们可以增加文化知识,增加生活的趣味,利于激励今人挚爱桑梓之情怀。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常梦锡,字孟图,扶风人,或曰京兆万年人也。岐王李茂贞不贵文士,故其俗以狗马驰射博弈为豪。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累为秦陇诸州从事。茂贞死,子从俨袭父位,承制补宝鸡令。后唐长兴初,从俨入朝,以梦锡从及镇汴。为左右所谮,遂来奔。烈祖①辅吴,召置门下,荐为大理司直。及受禅,擢殿中侍御史、礼部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