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活动中的飞升——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实践与研究
萧山二中 黄萍萍
【内容提要】开放式活动课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种种
原因,活动课程进入了一个盲区,无法体现其真正的价值。因此
我们要依据六大原则和三大功效,走出活动课程的尴尬境地。通
过菜单式选择、双重基线、学科交叉等活动方式来不断开拓活动
课程的广阔领域,并且不断完善活动课程的评价体系,让活动课
程重新焕发时代的生命力。
【关键词】活动 盲区 菜单 基线 学科 评价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在中国教育的长廊里,我们不难发现,活动课程有漫长的演变过程:从古代的“知行学说”到近代的“课外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活动课”——“活动类课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这正如宁鸿彬先生所言“在世纪之交,语文这门课程在进行一次重大改革”。因此,学校课程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期待,如何适应现代教育,尤其是如何加强活动课课程建设,如何开展语文开放式的活动课程,以适应现代教育培养有个性和创造精神的、身心和谐发展的未来人的需要,成为了时代的教育呼声。
一、 走出开放式活动课的多维盲区——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在现代语文活动课的开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令人驻足不前的盲区:一是被动活动,即学生在被告诉、被教导、被演示的情况下被迫参与活动、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落实,学生活动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二是片面活动,即只重视学生接受间接经验过程中的内在观念活动,忽视甚至排斥学生以获取直接经验和感性体验为目的的物质操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教学方式单一、乏味。
高中语文教材在近几年中,收录了许多大家之作,大大增加了高中语文的文学含量。然而教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更新较慢。不少教师仍按过去的思路:背景——情节、结构——主题思想——人物特点——艺术特色来进行教学。教学方式单一、乏味,使学生对语文课产生了厌恶的情绪,这就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对活动课也兴趣缺缺,敷衍了事而已。
2、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缺乏指导,学生无法把握尺度。
不少教师开设的活动课程,没有切合学生实际,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把握活动设计的角度和目标,导致学生的活动只能是留于形式。而真正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开放式活动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并透视出深刻的社会性,甚至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某种内在底蕴的外显。但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阅历和知识面的狭窄,无法把握活动课程中深层次的要求,无法体悟到开放式活动的精华。久而久之,在活动课的盲区里越走越远。
3、学校教学部门主观上对开放式活动课的重视度不够。
学校教学部门重视学生专业学科的培养和提高,相对而言,忽视了对学生活动课程的安排。出现了硬件条件比较落后和资料不够丰富的情况。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多,但是图书馆、阅览室“十年如一日”,毫无改变,学生借书次数由每周一次变为半月一次。学校教学部门定期订购教学资料,使得学科辅导资料不断更新换代,但订购其他各种类型的资料却寥寥无几。可见,学校教学部门没有很好地搭起学生与开放式活动课之间的桥梁,去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
4、学生缺乏时间和精力参加活动。
高中科目繁多,是初中学科的一倍多,特别是高一学生无法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不注重学习方法,没有提高学习效率,只能疲于奔命,一天到晚忙着做作业。同时,不少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为了考入理想大学,学生只买与学科有关的辅导书,认为课余时间全部花在温习考试科目上才是正途。还有些学生愿意积极参与活动课程,但进入高中后“心有余而力不足”,学校的时间安排比较紧凑,自修课时间只允许学生做与学科有关的事情,而不允许学生做其他任何事情。这一系列的因素,导致了要真正开展活动课,对学生而言,既缺精力,又少时间。
5、“快餐文化”的流行。
E时代是一个高信息、快节奏的时期。人们奉行“时间就是金钱”,讲究效率。这样的时代状况,“快餐文化”异军突起,并迅速流行。“快餐文化”的特色是,短小、诙谐,其根本目的让人们在紧张的学习、工作氛围下舒缓情绪,从而继续投入到高效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