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9150字。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12月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      2012.12
  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坍圮/枸杞       襁褓/强迫        纰缪/未雨绸缪          
  B. 憎恶/赠送       镜框/篮筐        肖像/惟妙惟肖
  C. 出殡/濒临       俘虏/台甫        瘦削/削足适履
  D. 祈祷/绮窗       熏陶/老饕        混浊/混水摸鱼
  2.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3分)
  A. 纹身       窗帷       蓊郁        昊天       
  B. 邂逅       福份       嗜好        饿殍
  C. 胡诌       坐落       厮守        熨帖
  D. 甲胄       狙击       粗旷        嗥叫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在地方剧种普遍衰弱,在传统戏曲的生存状态江河日下的背景下,东北二人转的红火无疑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
  B.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
  C. 旧中国,洋人凭借为所欲为的“领事裁判权”,画地为牢,各自为政,在租界里盖洋房,开银行,走私鸦片,贩卖军火。
  D. 那尊雕像屹立在那里已经许多年了,几乎成了这座城市的标志。霜打日晒,栉风沐雨,都没有改变它的英姿,也没有改变人们对它的崇敬。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A. 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B. 刚开始,他们靠从家乡带来的食品和矿泉水、方便面、袋装牛肉等填肚子,后来因水土不服,许多队员出现拉肚子、感冒发烧等症状。
  C. 毋庸置疑,原生态的东西有精华也有糟粕,必须具体分析,辩证看待。因此,王冰认为赵亮关于原生态艺术的那篇文章有错误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D. 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率领)          度长絜大(絜:衡量)    
  B.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结交)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落:座,所)                  
  C.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加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妍:美丽)
  D.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匹敌)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道理) 
  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欧•亨利,美国作家。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中,作家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别人即将熄灭的生命火花的故事,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特别是老画家贝尔曼舍己救人的品德。
  B.肖洛霍夫,苏联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安娜•卡列尼娜》等。《一个人的遭遇》中,领养凡尼亚部分写得特别细,是因为这件事是索科洛夫从战争创伤中走出来的重要转机,凡尼亚是索科洛夫余生的全部慰藉。
  C.海因里希•伯尔,法国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等。《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个典故原指古希腊斯巴达人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死的事迹,在这里暗示纳粹德国给青少年灌输军国主义思想,教育青少年为法西斯效力卖命的可悲现实。
  D.苏洵的《六国论》从“赂秦而力亏”的角度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最后引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历史教训。苏轼的《六国论》则从“韩魏附秦”招致六国相继破灭的角度,批评六国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
  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写序号即可)(3分)
  ①春日融融。和风习习。花红草青,气息清新,难怪唐人语出惊人:“握月担风且留后日,吞花卧酒不可过时。”
  ②鬼斧神工的幽雅峻峭,司空见惯的柳下花前,小桥流水。芳草萋萋,自然之美,无处不在。佳境原本用不着寻觅。
  ③把那盘盘盏盏的美酒佳肴,统统搬到郊野去享用,另有一种滋味,别有一番情趣。
  ④郊游野宴,自然以春季为佳。
  ⑤但自然之美,有时还得屈尊郊野,远足寻觅。
  顺序: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捭阖七国遂志,亦皆苦学从衡之术。苏秦既死反间,其助燕谋齐之事大泄。齐闻之,乃望燕,燕甚恐。代乃求见燕王哙,欲袭苏秦故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至于邯郸,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臣窃负其志。及至燕廷,观王之群臣下吏,王,天下之明王也。”燕王曰:“奚以谓吾明王也?”对曰:“臣闻明王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