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小题,约6510字。

  江西省临川二中2013届高三12月月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诘问拜谒拮据残碑断碣孑然一身 
  B.古刹诧异侘傺姹紫嫣红枝杈横生 
  C.罹难迤逦阴霾酣畅淋漓管窥蠡测 
  D.荟萃市侩污秽脍炙人口绘声绘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祛疑熔化文身未雨绸缪 
  B.湮灭撺掇联袂胸无诚府 
  C.平添作崇诡计深孚众望 
  D.炮制妆奁蹒跚攻城掠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是 
  A.对于消防工作,我们一定要曲突徙薪,切不可事到临头才手忙脚乱,导致灾祸的发生。
  B.说话写文章,第一要简明扼要,做到有的放矢;第二要朴素、自然,防止言近旨远。
  C.张老师的家离学校较远,足足有七八华里,但他每天上下班却都是安步当车,健步如飞,也倒练就了一身好筋骨。
  D.王教授对网络语言不仅不赞一词,反而苛评有加,他认为这不仅无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而且对汉语的规范发展也极为不利。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自横刀向天笑,别看广告,看疗效!”,经典名句与小品台词混搭出的“本山体”以独具个性的风格为无数网友所倾倒。
  B.虽然林书豪接受测试的地方时在朴茨茅斯邀请赛上,这个邀请赛的知名度不高,但是它的测试手段和NBA官方无异,而且作为一项已经持续60年的赛事,权威度也是毋庸置疑。
  C.在梵.高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而这一切和寂寞痛苦的梵.高毫不相干。
  D.叙利亚形势由于不断恶化,1月28日,阿盟观察团因为确保安全中止了在叙利亚的观察团行动。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著名的长白山天池位于长白山主峰火山锥体的顶部,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荣获海拔最高的火山湖吉尼斯世界之最。。。。。。其博大雄浑的风格和洪荒原始的意境,深深地震撼了旅游者的心魄。
  ①位于冠冕峰南的锦江瀑布,两次跌落汇成巨流,直泻谷底,惊心动魄,与天池瀑布一南一北,遥相呼应,蔚为壮观
  ②从天池倾泻而下的长白飞瀑,是世界落差最大的火山湖瀑布,它轰鸣如雷,水花四溅,雾气遮天
  ③天池四周奇峰林立,池水碧绿清澈
  ④鸭绿江大峡谷和长白山大峡谷集奇峰、怪石、幽谷、秀水、古树、珍草为一体,沟壑险峻狭长,溪水淙淙清幽
  ⑤生动地再现了“疑似龙池喷瑞雪,如同天际挂飞流”的神奇境界,游者身临其境,会产生细雨飘洒.凉透心田的惬意感受
  A.②①④⑤③ B.②⑤④①③ C.③②①⑤④ D.③④②①⑤
  6.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母见秦钟形容标致,举止温柔,堪陪宝玉读书,心中十分欢喜,便留茶留饭,又命人带去见王夫人等。贾母给了秦钟一个荷包并一个金魁星,取“文星和合”之意。(《红楼梦》)
  B.第二天早晨觉新到祖父的房里去请安,祖父得意地告诉他,冯家的亲事已经决定了,打算在两个月后的某一天下定,叫他先去办理交换庚帖的事情。祖父还把历书翻给他看。他唯唯地答应着,退了下来。(《家》)
  C.堂吉诃德受了卡迪纽的启发,决定模仿骑士小说的经典情节,假装因失恋而疯狂并写信给心上人杜尔西内娅小姐,命桑丘带给她,自己则在黑山隐修赎罪,等待心上人的来信。(《堂吉诃德》)
  D.爱斯梅拉达是个美丽而纯洁善良的法国女郎,当她看到加西莫多在受刑台上干渴难耐的情形时,毫不计较加西莫多相貌的丑陋已经曾经劫持过自己,走上刑台,大声质问围观的人为什么不给他水喝,并拿起水壶给他喂水。(《巴黎圣母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谈吟诵
  陈向春
  吟诵是什么?或者,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吟诵是什么?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初次接触到吟诵的人们,新奇之后,往往会问:古人是这么“吟”的么?这是原汁原味的古调子么?事实上,现在所有古典诗词的吟调,包括出自那些已经八九十岁、曾经接受过私塾教育的老人之口的吟调,都非古调。理由很简单,一是数千年语音变迁,所谓的“正宗”古音并不存在。其次,古人吟诵皆口耳相授,声音实况没有记载。古调绝响,无从谈起。但是,语音变迁之中,仍有不变的因素。比如“入声”被认为是一种“原生态”,华东、华南、西南以及台湾地区的方言就有入声,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当地一些八九十岁老人还能以此为我们传递唐诗宋词微妙的声情韵味。
  吟诵这个词,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或者两者兼有,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吟诵合称,表明至少有两种方式,即吟和诵。从有利于传承的角度说,概念或者叫法还是统一为好。台湾统一叫吟唱,大陆统一叫吟诵。吟诵的叫法,好在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吟唱的“唱”也并非一般的歌唱,是从吟读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且不受固定乐谱束缚的自由唱。或许,比较方便简单的分类有三:诵.吟.唱。这当中,“诵”为基础,“吟”是结果,“唱”是升华。一个现代人,要想得到古人那种自由吟诵的境界,一是要吟出自己的调;二是要随“调”随出,想吟就吟;三是音情并茂,韵味十足。
  其实吟诵的根并不是一般说的古诗词文,而是传统蒙学【注】经典。传统蒙学的本意在于“播种于心,求其日后自己发芽”,用“经典”打底,扎根在童心之内,故所读所诵必为精挑细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中华文明,日积月累,不断生发,产生了众多的人文经典。多且文字繁难的经典,须经过“中介”的智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这个转化的结果,便是各种蒙学教材的诞生。于是,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化作朗朗上口的韵读文字,随着熟诵.吟诵渗入人心。
  古人把作诗称之为“吟咏情性",诗在性情里,把诗从情性里吟咏出来,即为诗。而诗的鉴赏,则是从相反方向进行,靠吟咏作出来的诗,还须回到声音里体会。所以,“吟咏”的作用,不单是所谓“语言的艺术”问题,或艺术的审美问题,最根本的是它内涵着传统的“性情”。
  (选自2012.3.29《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蒙学,即蒙馆,启蒙的学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
  7.关于“吟诵”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其独特内涵。
  B.吟诵,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
  C.大陆“吟诵”的叫法,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
  D.台湾“吟唱”的“唱”,是从吟读中随意生发出的不受固定乐谱约束的自由唱。
  8.对于吟诵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语音变迁中有不变的因素,我国一些方言中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
  B.儿童吟诵精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播种“经典”以“求其日后自己发芽”。
  C.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凭借蒙学教材化作韵读文字,通过吟诵渗入人心。
  D.鉴赏诗歌要反向而行,通过吟咏(诵)在声音中体会其情感美和艺术美。
  9.下列表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们不能吟诵出原汁原味古调的原因就是数千年的语音变迁使正宗古音已不存在。
  B.吟诵比较简便的分类为诵.唱和吟,这三类可以分别看做基础、结果和升华。
  C.今人学吟诵,一要吟出自己的调,二要想吟就吟,三要有声有情,韵味十足。
  D.吟咏(诵)不是语言的艺术,也不是审美的艺术,而是内涵着传统性情的艺术。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义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所击辄平。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高祖大悦,以功赐奴婢百人。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
  贞观元年,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