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的失落呼唤语文教学职能的回归
东林中学 冉华
摘要:中国的人文教育的严重失落已成为一道严峻的社会学、教育学的课题。本文试着从生活的现状中分析人文精神失落的原因,探讨作为母语的语文教学应该肩负怎样的职责。以期提醒麻木于应试教育中的语文教师先行动起来,重视学生精神家园的培养。
关键词:人文教育 人文精神 语文职能 精神家园
关于“人文精神”的话题是去年暑假在“继续教育”学习中就接触到的一个问题,当时有很多迷惑的地方引起的自己的关注与思考。后来陆续看了一些专家及同行的论著,有了对上一论题的探讨及认识。
一、“人文教育”的失落及其原因
亲戚的孩子在本市很有名的一所小学就读,近来告诉我他们班上丢东西丢得历害,起初是小的学习用品,后来大到钱、快译通等。在南京读大学的学生也对我说起过宿舍里丢钱与手机的事。也就是说,如今,对一些学生来说,拿别人的东西不还甚至将别人的东西窃为己有是家常便饭。这情形真令人不安和忧虑。不偷不盗可是人应该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如此品行不端的学生,走入社会后将会怎么样?
可回头想想,我们的社会又为孩子们做了怎样的表率?我们成年人的品行又是怎么样的?恐怕更令人汗颜。
本市红十字会与和平电影院学习上海,共同举办“看《英雄》大片,为中华骨髓库捐款活动”,凭身份证领票时差点挤破售票处,电影看完后,大多数人悄悄从侧门溜之大吉,从正门出来的一些人对捐款箱熟视无睹。少数算是品德高尚者拿了一元硬币投入箱内,算是捐过了,只有一张五十元的票面是最大的捐款。应该回收到一万多元票款的活动,只收回一千多元。
去年二百商厦人民店开张,放在门口的礼品花篮几小时之内被市民把花全拿光一事还清晰的留在脑中,又有新建的太湖广场嵌在地上价值万元的铜雕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块块的被锹走,目睹的市民无人阻挡。还有众所周知的假冒伪劣产品的层出不穷和无孔不入,说假话办虚事多吃多占贪污受贿现象让人触目惊心。我曾不止一次听过一些在司法部门工作的人感叹,现在的问题早已不是“无法可依”,而是“有法不依”。……这所有的一切,不正是有判断力有自制力的成年人所为吗?
毋庸讳言,当今国人每天都会面临伦理底线崩溃的事件,俗话说,不道德的问题。北大伦理学教授何怀宏在《底线伦理》一书中指出:“市场经济初始,价值多元化胚胎形成之际,我意识到,机遇、自由降临同时,底线伦理亦直面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