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教师良好品格的培养及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能否获得学生的尊敬,不在于教师权力的大小,而在于教师非权力的影响力。即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和情感因素的影响。而品格因素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品格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思想、品格、人格、教育态度、领导作风、性格、价值观、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
一个态度和善、性格宽厚、富有同情心、能体凉他人、待人真诚的教师,就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反之,一个性情孤僻,只关心自已,虚伪固执、喜怒无常、待人刻薄的教师,是很难得到学生拥戴的。同时,个人的长相、穿着、言谈举止、神态风度在交往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于个人的世界观与思想觉悟。教师要想在学生中树立起自已的威信,就要具有崇高的道德理想、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就要在具备丰富知识的同时,塑造完美健全的人格。
一、 注重品德培养,努力把自已培养成创造型教师
           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塑造个性形象的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我们有的教师,总是认为教师工作不过是常年累月机械地重复,千篇一 律,毫无创造,毫无新意,因而他们对自已选择的职业产生埋怨,厌倦的情绪,其实,只有进行创造活动的教师,才能使自已的工作有生气、有活力,常教常新,体验到教育工作的乐趣。
          创造型教师的素质主要表现在能力的高低上。他们应具有研究能力,能设计新的教程、编写新的教材;必须有获取和运用新信息的能力,有实验探索能力;必须有很强的表达能力,有写作能力,最后还要有“教之于渔”,而非“授之于鱼”的能力。要做到这些,我们教师必须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应树立为教育事业建功立业的宏伟目标,具备甘作“红烛”的献身精神。不断地充实自已、完善自已。在“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思潮面前,能不为所动,两袖清风,把人生的目的和追求寄托在“自避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树柱天长”的百年树人大业之中。诚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教师是一个崇高而神圣的名字,教师是培养新一代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向野蛮和无知发动进攻的统帅”。是“过去历史上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之间的中间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遗训的保存者。”这种职业本身就决定着教师应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是教师的神圣任务,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神圣任务。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立身立教”的作用。它不仅深刻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品质,而且通过学生还作用于家庭和社会,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期间的成长,还影响着学生今后的生活道路,甚至他们的一生。因此,作为教师,在塑造别人的同时,我们也要塑造自已,坚定自已的志向和信念,增强做教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以身示范,言行一致。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讲助人为乐,自已却自私自利;在课堂上讲文明礼貌,自已却随地吐痰,出口不逊,粗暴惩罚学生;在课堂上讲遵守校规校纪,自已却自由散漫,不遵纪守法等,言行不一,学生就会把我们课堂上讲的道理、传授的知识,打上问号,化为乌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