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80个字。
12.《桥之美》导学案
设计:老骥伏枥
【学习目标】
1、学会欣赏桥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3、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学习重点】
学习抓住总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自主预习案】
1、给加点字注音。
煞()颐和园()险峻()点缀()孕育()
2、解释词语。
驻足:销魂:
前瞻后顾: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3、作家作品。
本文的题目是“桥之美”,从内容上说,是一篇,作者是。
4、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现在大慨很少有人用这口吻教训后生小子了。
B.彻底催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
C.即使碰不见晓风惨月,也令画家消魂。
D.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
5、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B.每过环形的山谷,东张西望,许多桥的直线时时划断陡坡。
C.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
D.如果煞它风景,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
6、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 )
(2)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 )
(3)“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 )
(4)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 )
7、古诗文中有许多写桥的诗句,在下面写出两句,并注明出处。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
二、学案引导,自主探究,指向目标。
(一)、整体感知,抓住特征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在读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桥之美》是从的眼里来介绍桥之美的。
3.桥之美,美在(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爱桥缘由的句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