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高考作文“文句有意蕴”探源
江苏省兴化中学(225700)王志龙

高考作文在发展等级提出“文句有意蕴”,是对写作语言的高要求。它是基础等级“语言通顺”的一个超越,旨在检查学生所达到的语言修养程度。话说完整、说顺了容易,说得有意味、有内蕴就不那么简单了。意蕴,是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是语言技巧、情感体验、思维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建议同学们从以下三个方面突破该点:
(一) 点化诗词歌赋。
我们有天然丰富的语言矿藏,那就是几千年诗词歌赋;我们从呀呀学语就“举头望明月”,这些就是深入我们灵魂的文句之精华。问题是如何古为今用,他为我用。可以有以下方法:
援引。在自己表达需要时直接引用,最简单。很多时候,一句话写完,或觉意犹未尽,或是灵光闪现,古人的妙语佳句就从笔底流出。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感慨“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早已无福消受了。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把一种怅然又向往的诗人心境表现得婉转而自然,无论何时读起来都觉韵味无穷。只要用得得体、巧妙,会有出人意料的效果。如江苏一考生在《西安与南京:山与水的对话》中这样写南京:
南京,长江南岸的明珠,是苏浙纵横交错的河流湖泊给了明珠最灵动的光泽。抬眼望,“秦淮水榭花开早”,回首瞧,“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那里的“六朝旧事如流水”,那里的“夜船吹笛雨潇潇”。
就几句,读来别有情趣,令人浮想联翩,也充分显示了作者灵动的语言品质和深厚的文学底蕴。
化用。把古人的词句不露痕迹地糅合进自己的语言,在审美效果上会同时给读者以回忆和陌生感,从而触动那沉睡已久的灵魂。做得比较成功的有台湾当代女作家琼瑶,如她给电影《月满西楼》做的歌词“这正是花开时候,露湿胭脂初透;爱花且殷勤相守,莫让花儿消瘦;这正是月圆时候,明月照满西楼;惜月且殷勤相守,莫让月儿溜走;似这般良辰美景,似这般蜜意绸缪;但愿花长好,月长圆,人长久。”为什么能够经久传唱?其中流淌着经典诗词血液该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这些血液一旦和我们阅读经验(如诗词积累)相碰撞,就会引发共鸣,产生审美的愉悦感。再如这样一段文字:“他突然发现苇叶苍苍,他突然感觉霜露凄凄,他突然心神摇荡,他不知所措了。然而那个姑娘却在水一方了。”将古诗的语言巧妙的化为白话表达,却意味犹存,别具情趣。
另外,改写、仿写诗词等,也能够汲取其内容和形式所蕴藏的活力,使我们的语言更加富有情韵;还有技巧如修辞的运用、句式的转换等,都属于形式范畴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