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小题,约6730字。

  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12—2013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滇池中学高一年级备课组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请将第Ⅰ卷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将第Ⅱ卷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写在答题卷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和答题卷。
  第Ⅰ卷阅读题(共4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共6分)
  “慢生活”流行
  近期以来,英年早逝者较多,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连续发现11名猝死者,都是患心脑血管病,年龄趋向低龄化,最年轻的仅37岁,甚为可惜。中年人是社会脊梁,肩挑事业、家庭两副重担,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他们废寝忘食、疲于奔命,日积月累,变成陈疴,加之忽略,极易突变。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意大利人首先提出“慢生活”方式,他们希望放慢生活节奏,“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等。这里的慢,并不是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专家认为,“慢生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富的充实、穷的快乐”的生活状态,做到“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
  这种生活方式提出以后,立即风靡欧洲发达国家。
  如今,法国人大多不知道什么是“过劳死”,即使知道了,也嗤之以鼻。对法国人来说,生活的目的并非为了囤积钱,而是工作和享受生活两不误。他们慢而有序,慢中有乐。他们可以很勤奋地工作,业余时间可以很消闲地去享乐。
  调查显示,我国有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险之中。除此之外,还有若干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群。这些处于亚健康状态之中的人群,几乎都是终日奔波劳碌者。许多人是“前40年拼命挣钱,后40年花钱买命”。
  严酷的现实,促使人们反省生命的价值。终日劳碌,却无时间去欣赏人生的美好,无法享受春阳暖洋洋的舒适,无法体会休闲优游的美好时光,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缺憾。放弃忙忙碌碌的生活,转而过一种相对较慢的生活方式,对身心而言,生活质量而言,对生命而言,也许比事业成功、加级晋爵更有意义。
  “慢生活”是事业成功、身体健康的关键,“慢生活”有时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是一种安排好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也是一种对有限生命资源的保护和储备。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生活节奏也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工作要做,但闲暇不能放弃。慢生活提醒人们不要透支健康去拼人生,强调节奏,有劳有逸,一张一弛,做事计划性强一些,清理不必要的应酬,提高生活效率。
  放慢生活节奏,也许会损失金钱,却丰富了生命。太过实际、看重金钱的人,永远只会被生活所累,却看不到生活中精彩动人的细节。
  1.下列各项中,对“慢生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慢生活”,就是放慢生活节奏,保持生活速度上的绝对慢。
  B.“慢生活”是一种意境,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C.“慢生活”是让人们有时间享受生活,让人们从亚健康状态中彻底摆脱出来。
  D.“慢生活”就是要降低生活效率,强调生活节奏,做事有计划性,清理不必要的应酬。
  2.下列各项中,对“慢生活”在国人中流行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快生活”让不少本是社会脊梁、家庭支柱的中年人积劳成疾,甚至猝死。
  B.法国人认为生活的目的并非为了囤积钱,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慢而有序、慢中有乐。
  C.较慢的生活方式,能让人有时间去欣赏人生的美好,提高生活质量。
  D.放慢生活节奏,会丰富生命的内容,不会被生活所累,看到生活中精彩动人的细节。
  3.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慢生活”方式是意大利人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首先实践的。
  B.调查证明,快节奏的生活,使我国有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险之中。
  C.享受舒适的生活,欣赏人生的美好,本身也应该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D.“慢生活”是一种能力,放慢生活节奏,就能够使身体健康,取得事业的成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4—8题。(共13分)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趋向,取向
  B.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由:原因
  C.向之所欣向:向来
  D.未尝不临文嗟悼临:面对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不能喻之于怀
  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犹不能不以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