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讨论式教学法论题的设计
作者:蔡亚玲
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讨论式方法教学,对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很大的作用。实践证明,用一个个问号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披文入理,从而采撷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这学期的课堂教学我多采用讨论式方法进行。设计讨论论题时,力求主次分期,由浅入深。设计的问题尽量新颖有特色,有吸引力,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一、设计讨论论题时注意点和面的结合,把握重点(难点)上的深度和广度。重点决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构成整体的纵横各部分,各点有内在的联系,研究内在的联系,恰当、准确地选择矛盾的主要方面,把各部分、各点的训练项目带动起来会起到纲举目张、举一反三的效果。如我讲《花未眠》一课时,设计了这样几个讨论题:(一)作者由花未眠引发了怎样的感受和感叹?引导学生回答:自然美是无限的,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那么川端康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叹?学生讨论后形成三个方面的要点:(1)孤儿的遭遇形成了他忧郁悲凉的性格,他忽然发现盛开的海棠花竭力展示着自已生命的美,颓丧的灵魂受到深深的感染。(2)人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在有意或无意间错过的过程。我们可能错过了美的景色、美的音乐……(3)我们要用毕生的不懈追求使感受美的能力的有限接近自然美的无限。同学们举出李煜诗歌的风格,海子的诗等等来说明这个美学观点。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我接着引导同学们讨论作者的其他美学观点。(二)艺术美来源于自然美,艺术家应追求二者的统一;(三)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四)只有静处才能发现美。面对这些比较抽象和深奥的美学问题,起先学生不知所措,我引导他们对生活中邂逅了哪些美进行畅谈,然后又以自已观察檀花、含羞草、杜鹃花等形成美的感受的例子启发他们,同学们继而能畅所欲言,纷纷谈出自已的体验和感受。这节课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