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40个字。
笔下留神背默写准
——古诗文背默题易错点解析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精神成长的一片沃土,古诗文背默是传承中华民族经典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学有积累底蕴丰厚,腹有诗书气韵华美”。背默古诗文名句不仅仅能使同学们得到古典文化的浸润,提升语文素养,加固文化底蕴,而且能拿到中考语文试卷中5-8分的背默题分值。所以,不论是从远期还是近期目标看,同学们都要笔下留神,把背默写准。
但是,在默写过程中,由于古诗文背默板块涉及篇目多,诗文名句零碎,易忘易混,所以很容易出现失误。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同音、形似类失误
把原诗中的某字误写为与之音同或形似的别字,是古诗文背默中最常出现的一种失误。这种失误的原因是由于同学们没有考虑诗句的意思而写下这个字。如:
误句1: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
正句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解析:诗句的原本意思是说,红日从东海上诞生,冲破了残夜。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生”是“诞生”之意,说明旧事物中已孕育新的生命,妙用拟人手法把一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表现得出神入化,而不是简单的“升起”之意,所以诗句中加点字应为“生”而不是“升”。
误句2:何当共剪西窗竹,却话巴山夜雨时。
正句为: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解析:诗句的原本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才能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在西窗下共剪烛芯促膝长谈,聊聊现在我在巴山的这个雨夜的所思所想。“剪烛”是因为古人无电灯,而烛火点得时间长了,需要剪去烧过的烛芯才更亮。作者用“共剪西窗烛”来形象表明是和人作静夜长谈,而不是剪西窗下的“竹子”。所以诗句加点字应为“烛”而不是“竹”。
误句3: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正句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解析:诗句的原本意思是说一片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映在阳光下的荷花显得格外的艳红。碧的“莲”叶与红的“荷”花前后相映相称,突出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而不是相连的叶子之“连叶”。所以诗句加点字应为“莲”而不是“连”。
误句4:苔痕上皆绿,草色入帘青。
正句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解析:诗句的原本意思是说“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皆”是“都,全”的意思,很明显,“苔藓上都绿”这种意思讲不通。所以加点字应为“石阶”之“阶”而不是“皆”。
误句5:出淤泥而不染,浊清莲而不妖。
正句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诗句的原本意思是说“(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而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意为“洗涤”,所以此“濯”非“污浊”之“浊”;“涟”意为“水清而有微波”,此“涟”非“莲花”之“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