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题,约7010字。
新人教版选修高二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都江堰》同步练习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劲(jìn)厉 惊悸(jì) 濡(rú)养
B.颓壁残垣(huán) 邈(miǎo)远 突兀(wù)
C.庇(bì)护 修缮(shàn) 炫(xuàn)耀
D.遴(lìn)选 浚(jùn)理 圭臬(niè)
【答案】 C(A.劲:jìnɡ,B.垣:yuán,D.遴:lín)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零售 不吝赐教 出类拔萃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B.家俱 百废具兴 口蜜腹剑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C.简炼 百练成钢 适逢其会 东隅已失,桑榆非晚
D.磨砺 再接再励 秉公执法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答案】 A(B.“家俱”应作“家具”,“百废具兴”应作“百废俱兴”,C.“百练成纲”应作“百炼成钢”,D.“再接再励”应作“再接再厉”,“禀性难改”应作“秉性难改”。)
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屏障(遮挡) 邈远(遥远) 庇护(袒护;保护)
B.濡养(滋润抚养) 炫耀(夸耀) 充斥(充满)
C.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遴选(挑选) 浚理(疏通治理)
D.圭臬(比喻标准或法度) 怦然心动(形容心动)
衮衮诸公(各位高官)
【答案】 A(A.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共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将都江堰与长城进行对比,第二部分描绘都江堰的壮观图景,第三部分表现为民造福的李冰父子形象。
B.首先,文章表现了作者对人文景观的独特思考。“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文章以这样出人意料的新锐观点拉开了序幕,也奠定了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我以为”三字说明这仅仅是作者自己的看法,和传统观点大相径庭,所以只能认为是一家之言,未必正确。
C.文章认为: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都江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已经废弃,都江堰为老百姓输送清流的功能绵延至今;长城追求夸饰和炫耀,都江堰毫无所求只知奉献;长城讲排场,都江堰求低调等等。通过对两者进行多侧面、多层次的对比,作者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对都江堰的褒扬之情和对长城的贬抑之意。
D.文章推物及人,由对都江堰的关注自然推进到对工程建造者李冰形象的描写。作者通过对李冰“以使命为学校”、以实际为基点、质朴务实、无私奉献、“大智”“大巧”的形象和性格的描写,高度赞扬了李冰的伟大精魂。
【答案】 B
5.下面对文章语言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力避熟语,追求自出机杼的个性化语言,如“野山荒漠”“颓壁残垣”“濡养”“卑处一隅”“心魄俱夺”等词语,或改造熟语,或创造新词,体现了作者“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匠心。
B.作者偏爱运用“四字词语”,使文章读来很有气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