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
扬州中学 李洁
(一)教学目的
1. 认识本诗所表达的生与死的辩证关系,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2. 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体会哲理性议论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结合播放幻灯片“鲁迅简介”、“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臧克家简介”、“写作背景”)
在小说《故乡》中,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对人民群众深挚的爱和他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迫切愿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他生活中的座右铭。尽管他在1936年10月19日就逝世了,但广大人民却永远铭记着他,铭记着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精神。1949年10月19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的第一个鲁迅纪念日。全国各地人民第一次公开而隆重地纪念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感慨很深。于是在11月1日写成诗歌《有的人》,“概括地从他生前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不想到个人,在他死后,人民热烈纪念他这两点上来表现他的伟大”。
二. 解题
1. 如果没有副标题,你能知道本文是为纪念谁而作吗?
【知道】诗中没有点出鲁迅的名字,但由于诗中化用的 “俯首甘为孺子牛”和《野草》序言为人所共知,所以也就不言而喻了。
【不知道】(引出下题)
2. 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而作的,为什么以“有的人”为题?
【参考】因为这首诗不仅歌颂了鲁迅,也热情赞颂了以鲁迅为代表的千千万万与恶势力作斗争的革命战士。同时,还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他们的对立面——一切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派。诗中写的两种人,代表了两个阶级的斗争,从而深切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恶势力的无比憎恨,对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先驱的崇敬和热爱。
三. 朗读课文(请中等生朗读)
回忆上两节课掌握的有关诗歌朗诵的技巧、要领,评价该生的朗诵,指出其朗诵的不足在于没有读出诗歌中的爱憎情感。
四. 诗歌中运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对比
五. 填词成句〖根据诗歌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
( )的有的人与( )的有的人之间的对比
【参考】虽死犹生 虽生犹死